文|千里不留行

海南岛有没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对于这个问题,黄奇帆有话要说。黄奇帆说“海南岛地盘比香港要大得多,并且两个都是自由港,大家认为发展它个几十年,海南岛会不会超过香港呢?”后面黄奇帆对比了一下海南和香港的优缺点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海南岛的自由港不会超过香港的自由港,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香港的自由港可是有十大税收政策的: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是一个零关税的地区、不收炒股得利税的地区、不收遗产税的地区、不收房产税的地区、不收馈赠税的地区、进出的外汇不收破冰税和移民税、香港市减税制不重复扣税(就是企业交了企业所得税后剩下的利润分给股东后,股东不会再要求补交15%的个人所得税)。最后一个也被香港民众称之为“简单的收税”就是不搞什么重复扣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特别要提一下,那就是香港公司投资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产生的利润再回到香港的时候也是不收返还税的,这一点确实是香港的特点,因为基本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是要收返还税的。以美国为例,他们收的返还税是38%(特朗普政府时期改为了21%)。有了这10个便利政策,事实上很多企业到后期都会想到搬到香港区,毕竟遗产不交税、不交物业税、也不收移民税,利润返还也不收税,这么好的政策放到全世界来讲可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黄奇帆认为当时的港英政府在150年前制定的这些政策还是香港管用的,这期间香港遇上了很多灾难和冲击但是都没有让它垮掉,就是说它可能会受到冲击,但绝对不会垮掉。黄奇帆还统计了一下,香港150年间的萧条次数不亚于6次,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也是奇迹。话锋一转,黄奇帆又提到了香港最近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好像又开始萧条了,以至于很多人说“香港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这样的屁话,他认为用不了多久很快就起来了,对于香港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奇帆还提到了另一个优秀地区新加坡,他说新加坡和香港一样也是有这种优秀的发展基因的,但是新加坡的后花园是马来西亚是亚洲各国相菲律宾这些国家,但是新加坡的资本却是中东的后盾资本,背后是伊斯兰世界的财团,这主要和马来西亚有关。而香港的资本是和东亚和日本有很强的联系的,至于和欧美就更不用说了,单论北京香港比新加坡就硬气多了,更何况大陆永远都是香港的母亲永远都是它的后盾。香港GDP 达到3万多亿,但是它的股市容量可以达到30多万亿,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和大陆唇齿相依。大陆现在有120万亿,很多企业都在香港上市,有大陆这个腹地做市场,香港何愁不能发展起来。黄奇帆还提到我们的开放区建设发展的模板其实都是从香港引进的,像80年代的改革开放只用到了香港便利政策的两条,现在中国1万个开放区、27个国家级沿海开发区、几百个省级开发区、400多个地级市州,最后才形成上万个开发区,只用到了香港10条政策中的两条(零关税和15%企业所得税)就如此迅猛,可想而知香港有多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

然后在90年代搞特区的时候就用到了香港的三条优惠政策,后面浦东新区用了香港四条,现在搞的自由港用到了香港的5条,而其他五条像遗产税不收、房产税不收、馈赠税不收、外汇进出不收税、股票利得税不收这些还暂时无法实施。而现在的海南岛比浦东新区这样的自贸区还多用了一条就是“税收返还政策”。现在国内120万亿的GDP总量中有60万亿都是来自于全部的开发区特区和新区、自贸区,他们居然占到了全部GDP的50%也是相当厉害的。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也就是顶破天70万亿(涨了最多50倍),但是搞了开放区现在涨了90倍,就是靠着开发区才实现的这个目标。所以黄奇帆做了一个总结,那就是中国经济往往都是“先立后破”,像上海一样,当时浦西GDP占到了整个上海的99%,但现在浦东已经占到了40%了,40年前我们的民营企业只占到了我们GDP总量的百分之十几,到现在已经占到了60%。说到底还是要为政府的双轨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