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知道中国第一位用上手机的人是谁吗?他选择的手机号码又是什么?

1987年11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售卖出了中国第一台手机,而这位在手机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在广东下海经商的老板徐峰。

身为第一个买手机的人,他又选择了什么样的手机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下的大哥大风潮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不断繁荣发展,下海经商成为了人们的首选。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以往的远距离交流不再是写信,而变成了传呼。

1983年上海开通了中国第一家寻呼台,中国正式开启了BB机时代。

那个时候青年小伙,要想在外展现自己混得比较好,那必不可少的就是发胶油头、上海牌手表和凤凰牌自行车,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配件逐渐被一种叫大哥大的电话取缔。

在香港电影最盛行的时代,很多香港导演和演员的穿搭,成为了引领时代的潮流发展。

而大哥大也随着电影进入到国人视野,这种重1.13斤,全身为黑色或白色,外形酷似砖头的大方盒子因其独特的外貌,高昂的价格成为了成功人士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改革开放的第九个年头,大哥大开始在大陆进行生产,在还没生产前就引发了争抢。

想要购买,除了要有雄厚的财力外,还需要找领导去批条子,而大哥大的售价,一开始就被定在了2万块,在黑市中甚至炒到了五万。

而徐峰就是中国第一位用上大哥大的人,要说他买大哥大的经历,其实也是在改革开放下,下海经商的商人们的缩影。

徐峰是从香港来到广州的商人,在内地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机敏的徐峰很早就意识到了商机,二十岁的年纪怀揣着早些年打工的积蓄来到了广州。

到广州后,徐峰并没有和大多数商人一样,做一些货物售卖的生意。

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在广州很多货物销售的途径,都已经被人抢占了,他如果贸然进入市场,凭他的身家,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可徐峰也意识到了,中国人做买卖非常喜欢请客。

而一些老板为了促成生意,彰显自己的实力,就经常会在酒桌饭局上下功夫,餐馆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为此他投资开了一家餐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吸引顾客和凸显自己餐馆的与众不同,他将经营范围定在海鲜餐饮行业,当时很多有钱的老板宴请客人,或者是赚了一大笔钱的青年小伙,都喜欢去吃一顿海鲜大餐。

徐峰的餐馆一经开办也吸引了众多食客,可随着海鲜餐馆的火爆,逐渐被人发现了商机,他的生意也不免遭受到打击。

为了和其他海鲜餐馆拉开优势,他必须要选取最新鲜最贵的食材,这就不免要经常往返于港口和餐厅之间。

而且也有很多客人喜欢提前预订食材,加上海鲜时常会因为季节和捕捞数量上产生变化,光靠自己两条腿,去联系渔民和食客难免会局限,这时候他就将目光放到了“大哥大”的身上。

购买大哥大选取号码

1987年,徐峰无意间听到在邮电局上班的亲戚说,不久之后,就会有一批移动手机进入市场。

到时候内地就要开始进入到手机普及业务,改变移动电话亭和BB机这种传讯不方便的局面,开始慢慢与港台地区和世界接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到这个消息的徐峰非常兴奋,因为早些年他就一直在香港生活,见过香港一些大老板手持着大哥大打电话谈生意,那才叫千里传音方便极了。

现在自己的生意陷入了瓶颈,也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和供应商客户及时联系,一旦他有了移动手机,相信那时就会方便许多。

于是他还特意跟,在邮电局上班的亲戚打好了招呼,请求他一旦听闻移动手机进入市场进行售卖,就要第一时间告诉他。

1987年11月21日,广州市邮电分局门口,工作人员一上班就看见了徐峰的身影。

原来早在前一天晚上,徐峰就接到了亲戚的电话,表示明天就有新手机到,如果徐峰想买的话,还是第一时间去排队。

当天晚上徐峰激动得一夜未眠,早上天还没亮,担心手机被人买走的徐峰,早早地就来到了店铺前,业务员在知道徐峰的来意后,也连忙表示徐峰的消息是准确的。

可是因为这是手机到来后的第一笔订单,能否售卖还是需要请示一下领导得授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