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财团与伊拉克石油部达成协议,成功拿下了4.5万亿立方英尺的曼苏利亚大气田开发权,该气田是伊拉克第二大气田,仅次于阿卡斯气田。而且据伊拉克石油部透露,在此前的竞标活动中,中企一举赢得了10个油气田的勘探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企拿下伊拉克油田勘探权】

众所周知,伊拉克的能源储存量是出了名的多,光是目前已知的石油储量,就达到了1450亿桶,至少可以开采96年。但光有储存量还不够,对于开发实力不足的伊拉克来说,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其将油气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而中国无疑就是伊拉克最为看重的合作伙伴。

一方面,中国在石油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技术是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伊拉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国是伊拉克原油的最大进口国之一,两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此外,近年来,中方还对伊拉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公路、桥梁和电力设施等等,伊拉克对中方的信任度直线上升,而且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与中国合作让伊拉克很放心。

但在美国看来,中国与伊拉克的油气合作,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打着反恐、维护民主等旗号入侵伊拉克,并且以伊拉克石油部缺乏人手为由,自2005年起便插足伊新石油法的制定,导致当时的伊石油部中多名高参都是美国的政府顾问,美国国际开发署甚至聘用了一家华盛顿的咨询公司,“帮助”伊拉克石油部起草石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大部分油田开发权曾掌握在美企手里】

按照其所制定的新石油法,伊拉克已探明油田的2/3,都将被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等美英外国石油公司控制,而中国等国家的能源公司,则被排除在外。如今在同一场竞标中,中企打败美企,成功拿下10个油气田勘探权,显然说明了美国对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影响力正在显著下降。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通过制造矛盾和冲突,来控制伊拉克以及其能源资源:2003年,美国以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在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美国为了加强对伊拉克的控制,在其境内强推所谓的“民主改造”,在美国主导下,伊拉克建立了一套基于配额制的政治分权体系:即总统职位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和议长分别由什叶派人士和逊尼派人士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以荒唐理由对伊拉克发起侵略战争】

美国此举显然是想通过各派力量的相互牵制,防止伊拉克再次成为可以在中东地区挑战美国霸权的力量。但对伊拉克而言,这种分权体制无法保障各派利益,反而引发内部混乱,尤其是在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仓促撤军后,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弹以及叙利亚等周边国家的危机外溢,导致伊拉克政局更加混乱,截至目前,伊拉克依然深陷在族群对立、教派冲突不断的政治乱局之中。

伊拉克很清楚造成本国混乱的“罪魁祸首”是谁,因此近年来一直都在极力挣脱美国控制。但对于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来说,与美国正面“硬刚”显然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重演战争悲剧,相比之下,采用侧面迂回是最有效的方法。

就比如2020年5月,前伊拉克总理穆斯塔法·卡杜米以停止从伊朗进口天然气为条件,获得了华盛顿为其提供的资金,以及长达120天的制裁豁免期。等到美国援助资金到账,卡杜米安全回到本国领土后,伊拉克转头就与伊朗签署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天然气进口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总理出访美国】

而这一次在与中企签合同之前,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曾带着石油、财政、贸易和电力部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等官员出访美国。据知情人透露称,伊拉克总理此行旨在承诺减少从伊朗进口天然气和电力,以换取美国的制裁豁免和资金解冻。但有意思的是,在临出发之前,伊拉克刚与伊朗签订了史上最长的五年期天然气和电力进口协议。

而且有关伊拉克油田的开发权交在谁手中,也是其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因为从美国回来之后,阿卡斯油田——伊拉克最大油田的勘探权,就被交到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乌克兰公司手里。那时不少人甚至包括美国都认为,在接下来的油气开发权竞标中,中方很可能会被排除在外,然而一连10个油气田都被交到了中企手里,显然美国又被伊拉克给摆了一道。

总而言之,如今的伊拉克虽然在某些层面,不得不受美国的桎梏和影响,但在其活动的有限范围内,伊拉克将合作的优先权大多给了中国,这无疑不是一种“自救”的最好途径,毕竟中美谁才是真正值得合作的对象,没有人比经历过两次美国发起的战争的伊拉克,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