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网上认识的年轻“男友”一起投资赚钱,年过半百的住家阿姨闭某多次盗刷独居失能老人的银行卡,共计7.5万元。

5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区检察院”)获悉,经该院提起公诉,近期,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决闭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同时,静安区检察院对涉案家政服务机构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落实管理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聊天及转账记录。 本文图均为 静安区检察院 供图

住家护理人员借钱又盗刷银行卡

静安区检察院介绍,由于长期定居在国外,且在上海没有其他直系亲属,江奶奶的女儿张小姐向家政公司购买了24小时居家养老照护服务,希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能够在住家护理人员的陪伴下安享晚年生活。2022年8月起,公司指派闭某上门为江奶奶提供24小时住家照护服务,并由张小姐直接向公司支付所需费用。

2023年10月,闭某突然以家中父亲生病住院为由,开口向张小姐借款人民币2万元(以下均为“人民币”),同时还向张小姐发去了收款码,要求对方第二天早晨就要打钱。闭某借钱已不是第一次,张小姐想起,自己在9月份向母亲好友致电了解母亲生活近况时,对方曾无意提起,闭某曾以同样的理由向他借款。

意识到情况不对,张小姐连忙拜托自己在国内的朋友上门,帮忙查看母亲情况,并查验财物。清点后发现,江奶奶的钱包消失不见,再三询问下,闭某才从自己房间的行李箱中拿出了钱包。

因事出反常,张小姐委托朋友去银行拉取了资金流水,发现江奶奶的银行卡在2023年9月5日取现4万元,10日取现2万元,13日取现1万元,27日取现5千元,合计金额7.5万元。

江奶奶身体不好,偶尔会思绪不清,几乎不可能自己去银行取现,此外,为啥卡中资金会在张小姐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翼而飞呢?在核查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后,张小姐发现,2023年5月,闭某为江奶奶申请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并将这一号码与原来银行预留的号码进行了更换,以此规避银行的取现手机短信提示。

在对质中,闭某承认自己多次“腾借”江奶奶存款,受张小姐的委托,朋友帮忙到公安机关报案。

半百阿姨甜蜜网恋原是遭遇投资诈骗

2023年10月,闭某被抓获归案,到案后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说起钱款去向,闭某交代,自己全部进行了“网上投资”,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闭某的新“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闭某的网恋“男友”冒充军官,利用假身份实施诈骗。

2023年8月,年过半百的闭某在网上认识了一名自称是军官的年轻男子,热恋后,男友向她推荐了某APP一起投资赚钱。当月,闭某就陆续按照男友和平台的要求进行充值。总共投资19万余元后,闭某在短时间内就赚了1万多元,并将20多万元本金和利润全部成功提现。

此后,闭某对男友和该平台深信不疑, 并将钱款再次投入该APP。但平台需要充值取现的门槛越来越高,而闭某手中的积蓄已捉襟见肘,情急之下,她借口父亲生病向周围人借款,谁知这个资金窟窿越来越大,最终,无奈将手伸向了身边的老人。

直至案发,闭某都坚信自己只是资金周转不灵,只要能从“投资”平台提现,就能堵上资金的缺口。在公安民警、检察官的多次劝说下,闭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2023年11月,闭某在家属的帮助下,退赔人民币7.5万元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不批捕的决定,并向公安机关移送电信诈骗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材料,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承办检察官马烨雯认为,根据被害人陈述,证人提供的微信记录、情况说明,闭某认罪的供述,结合银行流水清单、取现录像等材料,足以证实闭某利用老人无亲属在身边,年龄大头脑不清醒的身体状况,多次窃取被害人银行卡现金共计7.5万元。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4年1月17日,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盗窃罪对闭某提起公诉。后静安区法院一审判决闭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检察建议督促服务机构落实管理职责

案件办理并不难,但检察官马烨雯却挂念着一件事:静安区是上海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之一,老年人对于24小时陪护的居家护工需求量大,在系列涉老案件中,居家护理人员对于看护的老人实施盗窃已不是首次发生。而老年人往往因为年龄或身体等各种原因,缺乏维权能力,致使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多次受到侵害。

如何能早点发现和制止?

检察官在调研中发现,住家护理人员的工资虽然通过家政服务机构发放,但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企业往往只起到“中介”作用,对于所属的护理人员缺乏实际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存在雇佣人员法律培训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信息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为了防范和杜绝盗窃案件中的情况再次发生,马烨雯在多次与涉案公司联系沟通后,开具“检察药方”,建议该公司对于拟录取护理人员进行身份信息的核查,加强对工作经验、品行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同时,注重对雇佣人员开展岗前法律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培训,降低护理人员涉刑事犯罪风险。

对于先前疏忽的护理人员日常管理,马烨雯建议公司: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出的异常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切实落实调查,及时止损;另一方面,要将定期家访落到实处,实质性了解护工身心健康、工作开展情况、雇主满意度、服务态度等问题,及时消除犯罪隐患。

对录用人员的信息进行跟踪查验,“银行征信有问题”“有严重犯罪记录”的人员将不再录取为24小时住家护理人员;将法律培训纳入“上岗第一课”;对护理人员,特别是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生活关怀,以“唠家常”的形式了解护理人员的家庭近况、经济情况和日常娱乐偏好等,发现可疑现象,及时进行干预;落实家属回访机制,每月致电家属(最好是同住人)了解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在检察官的帮助下落地生根。

在检察建议的帮助下,家政服务机构的职能从原来的“中介”转向“全流程”“多角度”的关怀服务,而公司也感受到了规范化管理带来的“红利”,不仅客户满意度更高,员工归属感也更强,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更多个性化、品质化的照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