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速350公里,为什么一千公里路却需要6个小时?长知识了

高铁网络日益发达,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还在稳健地提升自己的速度。加上新路线的开通,现在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选择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知道,咱们国家的高铁建设水平和高铁本身的技术水平在全球算得上名列前茅。新建的高铁线路和车体配置基本都在最高时速350千米每小时。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就会发现,明明速度这么快,但是为什么1000多公里的路高铁还是要运行六七个小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样的想法细细一品还真有点意思。

原因一:350公里每小时是列车理论峰值速度

我们知道,不管是飞机、汽车还是高铁,只要是交通运输工具都有一个理论速度的上限。这个上限受硬件本身、周围环境和打在乘客数量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基本上除非是追求速度极限的赛事运动,很少有交通工具能在运行的过程之中达到理论时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一辆轿车的理论时速在300公里每小时,但是开轿车的人可能从购买它售卖它都不会开到这个数值吧。高铁也是同样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二:线路差异

现在全新建设的高铁路线因为长度和跨省域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分割成几个区段分别进行建设最后进行对接的。虽然所采用的列车轨道配置都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是每个地域之间对高铁的运行安排是有自己的需求的。所以说,有的区段跑得就快,有的就慢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建设的角度来看,咱们国家针对铁路建设标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说中国高速铁路的主要框架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4纵4横体系所采用的基本都是最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列车在长距离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较高的车速。但是当这些线路经过一些特殊的地理地形位置的时候,为了整体运行的安全,就要采用安全合理的速度进行通行。例如川渝地区大量的山洞隧道、云贵地区的桥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三:高铁也需要停靠

乘坐高铁可不是简单地从终点到起点。总的来说高铁在全程运行的过程中始终是提速-减速-停靠-提速……这样的循环。有的时候两个站台之间的间距可能只有不到几十公里,高铁自然不可能按照运行速度的峰值进行“奔跑”。而根据站台大小和客流的不同,停靠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分。要知道停靠的时候速度是0,所以全程运行下来的平均速度肯定就不是很多人想象那么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不管怎么说,高铁的速度还是广受认可并且被人们所喜爱的,舒适度也不错,经济宽裕的情况下,试一下商务座,真的要比飞机舒服多了,体验感非常棒,真的是挽救了无数恐高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