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丨态度

作者丨普子胥

编辑丨丁广胜

“我不要伤亡数据,只要塔山!”

大决战时,塔山战役血腥残酷却至关重要,进攻与防守的双方几乎弹尽粮绝,无任何回旋余地。

5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其营收65.5亿元,超过预期的61亿,毛利率大幅改善至12%。财报一经发布,小鹏汽车美股一度上涨超10%。

这展现出这家公司过去一年大刀阔斧改革的正面成果。

不过,小鹏汽车要想把优势转为胜势,要想在刺刀见红的新能源车市场突出重围,就必须打下一场艰苦卓绝、甚至代价惨烈的塔山战役。

一、小鹏汽车,重新评估

小鹏汽车2024年一季度财报,给了大众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评估这家时常起伏动荡、喜忧参半的车企。

基本面上,2024年Q1小鹏营收65.5亿,虽环比下降49.8%,可同比增长62.3%,超过市场预期的61.1亿。其中,一季度小鹏汽车销售收入55.4亿,同比上升57.8%。

销量上,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 21821 辆汽车,同比增长 19.7%。其中X9 车型,四个月内累计交付了近 1 万台,成为小鹏汽车新增长点。4月,小鹏则交付了9393辆汽车。截至4月30日,小鹏总交付量到了31214辆。

在关键的毛利率上,一季度小鹏毛利率为12.9%,相较而言,2023年同期为1.7%,2023年第四季度为6.2%。

如果环顾2023年这一年,小鹏为零、甚至为负的毛利率,彼时让这家企业“失血”造车争议不断。

不过,随着2024年一季度毛利润修复,小鹏曾经欠缺的成本控制,则走入了一种正向循环。成本上,随着向特许经营店支付的佣金减少以及营销、推广及广告开支减少,一季度小鹏销售、一般及行政上开支达到13.9亿元,较2023年同期13.9亿仅上升0.1%,较2023年第四季度19.4亿大幅下降28.3%。

营收超预期,毛利润修复,以及成本控制等种种因素叠加,也直接引发了资本市场在小鹏财报公布后,一度给与了上涨超10%的积极反馈。

此外,利润层面,第一季度小鹏净亏损13.7亿,相较2023年同期净亏损为23.4亿元、2023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3.5亿元,均取得了收窄。

“在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大幅上升到12.9%。”对此,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这标志着小鹏汽车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事实上,一季度除汽车销售收入外,小鹏还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了盈利,以及国际化的模式,带给了公司10亿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4.8亿元,环比增加1.8亿。小鹏表示,这来自于一季度与大众汽车集团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今年4月17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订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前,两家公司已经签订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谈到:“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小鹏汽车率先实现了自研智能化技术的输出赋能,我们行业领先的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好的财务回报。”

相较于其他车企,小鹏技术出海给予了另一种增收的路线。事实上,今年以来,小鹏汽车与港澳、欧洲,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各方企业,均开展了技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14亿。

二、小鹏的塔山战役,是什么?

近期,何小鹏发微博,造车是长跑,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是大忌,追求多边形战士的复利增长,才是大机会。

“和互联网创业不同,我在汽车行业的经验是:好的时候不要过分认为自己聪明和牛逼,不好的时候实际上绝大部分问题也不是竞争和他人,核心要自省和PDCA。”

为了准备这场长跑,小鹏汽车开始多重筹备。

例如,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小鹏汽车的实体销售网络覆盖了 178 座城市,拥有 574 家门店。同时,其自营充电站网络达到了 1171 个充电站。

此外,财报发布前的 5 月 20 日,小鹏发布了 "AI 天玑 " 智能系统,将 AI 大模型更大范围地应用到座舱、智驾等领域。借此,小鹏汽车表示,智驾系统能够在 18 个月内提升 30 倍能力,并乐观预测,2025 年人们将能体验到类 L4 的智驾。

“小鹏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实现了AI大模型的量产应用,我们有信心在全球范围内更高效地推出竞争力领先的车型,引领AI智驾汽车的大范围普及。”何小鹏表示。

此外,小鹏汽车还计划扩充智驾团队,增员 4000 人。同时,在智能研发方面的投资也将达到 35 亿元,每年用于算力训练的投入超过 7 亿元。

尽管,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现在现金有414亿元,可以更关注决胜长远的战略选择,所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

不过,耐心筹谋的长跑固然重要,但现实骨感。尤其在日趋激烈的新能源车市,早以由激烈的百米冲刺构建起了成败:而撞线的条横,无疑是车企销量。

过去数年,车市里谁销量高、谁声音大,谁的拳头和嘴就更硬,这几乎成为了行业共识。

而汽车,无疑是规模效应最为凸显的行业。一旦车企销量上扬,技术、研发、产业链等成本会逐渐分摊,边际成本就会迅速下滑,利润会指数级增长;而车企在上游供应链体系中则更具话语权,产能能够充足保证,消费者信赖其市场保有量,也会倾心购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上世纪首创流水线生产法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迅速突破到10万+辆。其他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的售价,福特只卖850美元,但其仍能具有较高的利润。到了1927年,福特推出的T型车,售价更是低至290美元,福特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

此外,2020年全年特斯拉股价上涨了743%,实际源于其超50万销量,终实现扭亏为盈。随着产能的提高,规模效应凸显,以及全球对汽车产业转型的估值期待,特斯拉的市值节节攀升,一步步成为全球雷电法王。

从这一点上说,小鹏汽车当下的销量,并不足以让其平稳进入决赛圈。

事实上,当下小鹏汽车尽管已具有多款车型,但缺乏爆款,整体月销量不足万辆,与其巅峰相比明显逊色。而2024年前四月,其累计销量3.12万辆,新势力中的排名已经下滑到第八。

此前,何小鹏在2023年财报中曾谈到:“小鹏汽车即将开启未来3年推出超过10款全新车型的大产品周期。我们将坚定地引领高阶自动驾驶的技术平权,覆盖最主流的大众市场客户,并且走向全球市场,不断扩大我们的规模效应、技术优势,加速技术商业化。”

为了斩获大众市场的青睐,小鹏汽车关键战役的前沿阵地,无疑成为了MONA:一款紧凑型纯电轿车,定义为10-15万价格带。这一车型将是小鹏提振销量的关键落子。

据小鹏财报透露信息,这款车将于今年6月份亮相,三季度正式上市并交付。并且,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是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能力带到10万-15万元A级车市场的车企。

“人生道路固然漫长决定性机会往往只有那么一两次。”

此时此刻,小鹏汽车致力修足内功,现金流还算充沛,手上还有密集待发新车型,似乎万事俱备。但问题在于,不管愿意与否,商业竞争从不是请客吃饭,漫漫长路就立足于当下。

于是,塔山在前,一场不计代价、不计成本、也不计伤亡的销量厮杀,或许,才是决定2024年小鹏汽车成败关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