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政府伊核协议的推手、协议起草人、伊朗总统鲁哈尼推行的与西方“建设性接触”政策的代言人、外交部长扎里夫2月25日突然在社交媒体宣布辞职,他说:“我诚恳地为我无法继续效力,以及任职期间所有的不足表示歉意。” 被美国《华盛顿邮报》称为“伊朗的代言人”的扎里夫是伊朗温和改革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鲁哈尼总统的肱骨之臣,他的辞职对鲁哈尼、伊朗的温和改革派、伊核协议的未来,以及伊朗与西方的接触政策都是巨大的打击,伊朗的局势将会发生剧烈,对内是强硬保守派得势,更趋于保守;对外将日趋强硬,提升跟美国、以色列、沙特的对抗。

26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办公室做出了回应,称鲁哈尼总统不接受外交部长扎里夫的辞呈。伊朗议会的消息人士称,议会在2月26日的会议上讨论了扎里夫的辞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后,伊朗一直存在着两大势力:强硬保守派与温和改革派。这两大势力又衍生出许多的派系,比如强硬保守派就分为激进保守派,代表人物是前总统内贾德;传统保守派的舵手则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主要力量是伊朗革命卫队;温和改革派的旗帜是鲁哈尼总统,扎里夫则是重要的干将。

伊朗激进保守派的核心政策就是加剧与美国、以色列等的对抗,以及强力推行保守的伊*斯*兰主义,使伊朗的主要意识形态沙特化;温和改革派的核心主张是与西方进行“建设性接触”,努力打破伊朗的孤立状态,融入世界。传统保守派是伊朗内外政策的实际决策者、主导力量与仲裁者,其究竟是支持者激进保守派还是温和改革派当政,主要是取决于伊朗的内外部环境与国家利益的需要。内贾德在2005年当选总统并于2009年连任,主要是伊朗政策核心是与西方对抗,并研制核武器。内贾德与西方对抗的八年不仅核武器的研制也没能成功,国家利益反而受到了巨大的损害,这条路走到了尽头,需要改弦更张,重新与西方接触与合作,处在国家决策者与仲裁者位置的传统保守派转变方向,选择了温和改革派,于是,鲁哈尼在2013年当选为总统,并于2017年连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哈尼上台后,推行与西方“建设性接触”的政策,核心是改善与敌对了几十年的美国的关系,并把欧盟(尤其是法国、德国、英国)视为伊朗的事实盟友与融入西方的领路人、国家利益的主要保障者,因此,欧盟处在伊朗外交序列的头等舱——伊朗与西方的主要合作对象是欧盟,其重要性远远高于美国、俄罗斯、中国。

为了推行与践行“建设性接触”的政策,鲁哈尼2013年就任总统后选择同样是伊朗留洋的扎里夫担任外交部长。扎里夫的留学国家是美国,先在旧金山州立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的学士、硕士学位,后又在丹佛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一直在外交系统工作,是一名资深的外交官,对美国,对西方有着深刻的认识。

扎里夫出任外交部长后,作为伊朗的伊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全力以赴推进谈判,并于2015年7月实现了伊朗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签署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简称为伊核协议),以弃核换取西方解除制裁。伊朗再次融入世界,石油出口也在稳步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特朗普政府摧毁了鲁哈尼、扎里夫践行的与西方“建设性接触”的政策——先是于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接着是对伊朗实施了史上最高级别的制裁,重创了伊朗的经济、金融与石油出口,使伊朗陷入前所未有的激化了伊朗强硬保守派与温和改革派的矛盾与对立。2月13-14日,美国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了伊朗问题国际峰会,组建了以美国-以色列-海湾阿拉伯国家为核心的反伊朗国际联盟,伊朗在国际上空前孤立。

伊朗强硬保守派,尤其激进保守派将伊朗国内的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归咎于鲁哈尼政府,首当其冲的便是与西方“建设性接触”的政策与签署了伊核协议。伊朗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阿里·拉比埃、财政部长马苏德o卡尔巴西安于2018年8月先后遭到伊朗议会的弹劾而下台。同时,伊朗议会也对教育部长巴扎伊尔、工矿贸易部长夏里亚特马达里启动了弹劾程序。鲁哈尼首度接受议会质询时,其中的四项议题都未能通过议会的信任投票,差一点也遭到议会的弹劾。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及对伊朗的严厉制裁重创了鲁哈尼政府。

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将伊朗的内外交困总结为美国的制裁与打压、鲁哈尼政府的管理失当,以及欧盟(主要是法国、德国、英国)的欺骗。鲁哈尼政府的处境相当艰难,可谓负重前行,能不能再往前走都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部长扎里夫突然辞职,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尽管他并没有透露他辞职的原因,伊朗政府与外交部也没有做出解释。其实,扎里夫辞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伊朗强硬保守派与美国的双重挑战与打击下,鲁哈尼政府陷入内外交困,难以为继的困境后不得不做的丢车保帅的举措——扎里夫去当伊朗当前困境的替罪羊、背锅侠来保护鲁哈尼,如果鲁哈尼为伊朗当前的困境负责而选择主动辞职,或者被伊朗议会弹劾下台,不仅本届政府垮台,还将重创伊朗的温和改革派,在未来的六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将一蹶不振,强硬保守派则成为伊朗政权的不二选择。扎里夫作为背锅侠而辞职,则能保住鲁哈尼政府,完成本届政府剩余二年半的任期,同时保存温和改革派的实力,日后卷土重来。

扎里夫的辞职无论是否成功,都表明鲁哈尼政府在内外交困下已经处于半崩溃的态势,在伊朗的权力版图与秩序里将会越来越边缘化,在未来的二年半时间里,主导伊朗内政、外交政策将是强硬保守派。而强硬保守派维持权力的根基之一就是提升与美国、以色列及沙特的对立,未来,伊朗与这些宿敌的对抗必然会加剧,中东的形势更加不乐观。至于伊核协议,伊朗不会效仿美国也退出的,尽管对于伊朗几乎是一张废纸。这是因为如果伊朗退出伊核协议,美国及欧盟则会以此为借口,对伊朗实施新的严酷的制裁,使伊朗的处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