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海洋工程领域,有一艘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挖泥船,被商务部明文规定不得出口。

这艘船还凭借强大的挖泥能力,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图编辑器”和“造岛神器”,并在我国南海岛礁的建设和维护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其地位更是不可替代。

那么,这艘船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以至于国家对其如此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天鲸号及其家族

在中国的挖泥船家族中,天鲸号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它的命名源自“石破天惊”的寓意,代表着它无与伦比的挖泥能力,能够在海上开疆拓土,改变地理面貌。

天鲸号不仅是我国挖泥船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撑。天鲸号并非孤军奋战,它还有两位兄弟:天狮号和天鲲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狮号是我国第一艘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而天鲲号,则是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天鲸号,能够将泥沙混合物喷射到15公里远的地方,实现了更高效的海上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鲲号的问世,是中国在挖泥船技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成果。它的设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天鲲号的加入,使得中国的挖泥船队伍如虎添翼,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艘船的联手,不仅在国内的航道疏浚、港口建设、海上维权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赢得了声誉。

它们的成就,是中国船舶工业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再到走向世界舞台的缩影,更是展示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和雄心。南海问题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历史遗留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问题背景

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对我国南沙群岛的若干无人岛礁霸占不放,在其中部署军队,构筑设施,公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这不仅触犯了国际法,也极大挑战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底线。为了捍卫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不得不派遣官兵前往有关岛礁,固守领土管辖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驻守荒凉无人的岛礁,环境条件之恶劣,让身在其位的官兵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严酷的气候环境、匮乏的物资供给、单调乏味的工作生活,都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据报道,一些岛礁上长期缺乏淡水,官兵们不得不依靠雨水和凝结的空调水维持生命。伙食粗陋简单,就连口粮都要靠万里运送解决。住所也只是简单的砖石板房,与家乡阔别已久。如此艰苦岁月,着实令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生活环境恶劣,这些官兵们还长期肩负着防务守卫的重任。他们每日都要巡逻执勤,警惕来犯,避免领土主权遭受进一步损害。

即便如此,仍曾发生过外军舰艇非法进入岛礁的事件,引发紧张对峙局面。这些都凸显了他们身负的重大职责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些岛礁的环境条件已经严重不足以满足官兵长期生存需求,也不利于岛礁的有效守卫和管控。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无人岛礁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真正将其变为适宜人类长期生活的"岛"。

在具体建设方案中,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建造存储淡水设施、引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提高给氧的质量和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要加强岛礁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与大陆的联通度。总之,只有将岛礁变成生活条件适宜的"岛屿",我们的官兵才能够安身立命,从容执勤。

更重要的是,岛礁的开发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官兵的居住环境,也是我们最有力的宣示主权手段。只有真正实现对岛礁的实际控制和人口常住,我们的领土主权才能切实巩固,不留任何空白和漏洞。

所以说,加大力度将南海岛礁建设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岛"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守岛官兵的切身利益,更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维护。那么该如何将南海岛礁变成岛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鲸号的作用

要让一座岛礁变为永久性的岛屿,光靠自然力量是行不通的。珊瑚虫生长缓慢,环境的细微变化就足以扰乱它们的生存。即便顺利发展,形成珊瑚礁也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漫长岁月。

相比之下,人工填海似乎更加可行。然而,传统的人工填海工艺在远离大陆的南海地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要将大量淤泥和石块从陆地运输到海上,距离实在太过遥远,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高得吓人。面对这个世界级难题,天鲸号及时挺身而出,为破解之道带来了新的可能。

凭借着4400千瓦的强劲动力,天鲸号能够将海底的泥沙、礁石和巨石彻底打碎,搅拌成泥浆后长距离输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卓越的铰刀功率,让它每小时可填海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堪比一个标准足球场!如此高效的作业能力,正是天鲸号称霸南海的不二法宝。

2013年起,天鲸号就展开了为期数月的南海绿色工程。短短200多天,它就扩建了永暑礁、赤瑞礁等8座岛礁的永陆面积,其中不乏曾经微小到无法容身的礁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那些新生的"南沙岛礁"已拥有自己的机场、码头甚至永久军事设施,成为我国在南海维权的坚实屏障。这些令人鼓舞的成就,与天鲸号的辛勤作业是分不开的。

不仅在遥远的南海,天鲸号还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祖国大陆的海岸线修复工程中。就在连云港,24小时不间断的挖掘淘泥,已为这里造就了一块崭新的3万平方米陆地,未来可以发展为港口码头甚至住宅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对于依赖海运的中国来说,无疑是生命线所在。要保证海上通道的畅通无阻,疏浚航道就成为了刚需。

河道被淤泥堵塞,不仅会带来决堤的巨大风险,更会影响船只通行,从而大大降低航运价值。海港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港口水深不够,大型船舶将无法靠岸作业,这样的港口自然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需要强大的疏浚船只,就拿非洲肯尼亚拉姆港的疏浚工程来说,肯尼亚决心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港口,但由于本地疏浚船技术落后,加之海底还有坚硬的珊瑚礁层,普通船舶根本无法完成这一任务。

最终,肯尼亚政府只能求助于中国的天鲸号。天鲸号耗时数月,不仅成功为拉姆港疏浚出了足以通航的深水道,更吹填出了96万平方米的陆地,为建设港口码头和其他设施提供了空间。

经过这一重大工程,拉姆港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曾经,中国在疏浚船制造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要在海上进行工程建设,不得不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疏浚船技术的发展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购买的只是一艘简单的老旧船舶,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垄断企业牢牢把控,我们根本无缘窥探。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中国在这方面的无助,可以说是体无完肤。

于是,一代又一代的航运人和海工人开始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漫长征程。几经打拼,到了2006年,中国终于研发出了第一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天狮号"。虽然性能上还远远追不上当时国际领先水平,但这个重大突破给了我们无限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我们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在探索创新中壮大。201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大型半潜船"天鲸号"首航远赴印度洋,用实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天鲸号不仅可以在水下挖掘泥沙,更能用高压水流将泥沙混合物喷射到10公里之外的指定区域。仅仅几年后,中国又诞生了一款"天鲲号"疏浚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天鲸号,它在吃水深度、抓斗容积等多个指标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最远可以喷射15公里,号称"疏浚界航母"。如今,天鲲号和天鲸号已成为我国海上疏浚的"双壕长城"。

从靠人租船,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只能买到二手老旧船,到拥有世界一流的尖端装备。这几十年的变革,见证了中国人在这个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程。

中国的疏浚船已经彻底跻身世界前列,不仅可以服务于我们自身的港口建设,更远赴重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的海事工程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可以从它的海工装备实力看出端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在全方位向海洋强国阔步迈进。

我们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领域不断实现自主可控,让中国的大国重器遍布海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天鲲号等国产顶尖挖泥船,实力强劲令人敬佩。它们不仅能高效疏浚航道,更是保卫国土主权的重要力量。凭借超大吨位、远射系统以及巨型抓斗,这些"造陆神器"几乎能在任何海域任意"编辑地图"。

正因掌握如此战略性能力,它们都被列为重点禁止出口装备。一旦流落他国,将极大威胁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可见,中国对这些"重器"的垂青和重视程度。未来,天鲲号必将护航海疆建设,巩固祖国领土版图,维护国家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