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丨崔玉贤

编辑丨丁广胜

没有任何意外,英伟达的财报又双叒叕碾压了市场预期,夸张的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挡英伟达了。

北京时间5月23日凌晨,英伟达公布了截止4月28日的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财报可以说是全面超预期状态: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分析师预期246.5亿美元);净利润148.1亿美元,同比上涨628%。英伟达的四大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业界最为关注的数据中心业务更是同比增长了427%。

网友感慨,英伟达这是坐上喷气式飞机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面超预期的财报带来了股价的上涨,盘后交易中,英伟达股价上涨超过5%,首次超过1000美元。当日收盘价为每股949.50美元,总市值2.34万亿美元,距离苹果(2.93万亿)仅一步之遥。

有网友做了个算术题,英伟达当前的市值相当于“台积电+阿斯麦+AMD+高通+应用材料+德州仪器+美光+英特尔”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网络)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

英伟达的狂飙还在进行

“全球股票市场的总龙头不是吹出来的,英伟达就像一艘航母却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前进!”看到英伟最新的财报之后,有网友如此感慨道。

英伟达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四大业务板块(数据中心业务、游戏业务、专业可视化业务、自动驾驶业务)都实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并且超过了预期。加上最新的财报,英伟达的销售额已经连续21个季度超过预期;盈利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预期。真是妥妥的AI霸主。

股价方面,仅一年时间(2023年)英伟达股票就飙升了240%,今年又上涨了88%,而从目前看,英伟达的股票几乎没有减弱的迹象。

在所有人都在担心这只股票涨势过于凶猛,警惕泡沫的时候,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英伟达未来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高盛最新报告将英伟达的目标股价从1000美元上调至了1100美元,相较于当前水平,这意味着英伟达还有约22%的上涨潜力。AI仍然是英伟达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AI领域“最强卖铲人”的称号,英伟达可以说是名下无虚,尤其是在2024GTC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号称超越了任何一代、甚至是全球所有 AI 加速芯片,B200。该芯片基于Blackwel架构l、拥有2080亿晶体管,相比H100 GPU其性能提升了30倍,AI 训练方面的性能是Hopper的2.5倍,推理速度是之前的5倍,能效将提高25倍。

虽然该芯片的价格还没有公布,但第三方机构预计单个GPU的价格可能在3万-4万美元左右,10-11月上市。华尔街认为,产品的发布将巩固英伟达当前在的2025财年和2026财年实现两位数高增长的预测。

英伟达发布的Blackwell系列可以正好搭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大基建的顺风车。据Omdia Research统计显示,仅在去年(2023年)全球各大科技公司H100的出货量高达65万块,其中Meta、微软拿到手的GPU各有1.5万块。各大科技巨头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也都纷纷表示,2025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意味着将对GPU有更多的需求,作为高端AI芯片的垄断者,英伟达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在此次财报电话沟通会上,黄仁勋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个公司和国家都在与英伟达合作,将价值几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加速计算,并建立人工智能工厂这样的新型数据中心,生产人工智能这种新商品。”

而这就是英伟达的市场机会所在。

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就曾预测,2024年AI芯片规模将超过650亿美元。结合市场地位来看,英伟达将是需求爆发下的充分受益者。

英伟达高管在此次电话会议称,H200和Blackwell芯片都供不应求,这样的状态可能会维持到2025年。Blackwell芯片产能正满负荷运转。

英伟达狂飙还在进行。

危机四伏,英伟达还需要继续奔跑

虽然一时间,英伟达的AI霸主地位难以撼动,无论是市值还是业务,英伟达还在一路狂飙,但危机仍然存在。

竞争对手AMD一直在追赶,新型创业公司也在研究XPU,这些暂且不说。让英伟达难受的是,自己的客户正在变成敌人,也在造AI芯片。

财报显示,英伟达的主要客户来自亚马逊、Meta、微软、Alphabet和特斯拉,这些公司人工智能竞赛中的重要竞争者,但同时,这些公司也正在研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

谷歌在今年“Cloud Next 2024”大会上,首度公开了其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首款自研Arm构架CPU——Axion;2023年5月,Meta也官宣了自研的,专注于数据中心服务的MTIA v1芯片;2023年11月,微软推出了两款自己定制的芯片Maia 100和Cobalt 100;2023年12月,亚马逊AWS也推出了自研的Trainium和Inferentia两个系列AI芯片……

甚至连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也在筹建资金,自造AI芯片。

对此,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英伟达比全球任何人都有更多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不仅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来自客户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伟达承认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激烈。但他们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不仅在硬件领域,还会推出更强大的产品进行反击。

“我们公司的架构经过大约30年成为了一种标准,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如果客户能够有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我甚至会为此感到惊讶。我们的目标是增加如此多的价值,以至于替代品不仅仅是关于成本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努力,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我们不能对任何事掉以轻心。”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一段话可以看到黄仁勋的强大自信与危机感。他曾说过,“当你无法分辨自己是在寻找食物还是逃避成为食物时,奔跑就好了。”

英伟达一直在奔跑,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