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华社的一条消息,大为高兴,很多师生和家长盼望的措施终于来了。据教育部通知,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近日印发通知,即将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通知要求:必须大力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可以说,长期以来,不仅仅是师生身受其害,就连家长也连带着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这些与教育无关的内容,不仅占用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教育负担,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反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此次集中整治,估计全国人民都表示热烈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通知中,我们能够看到,此次集中整治主要着力于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入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加强问题整改;二是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具体方案进行审核,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四是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通知的最后尤其是要求各地把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作为教育系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工作,以师生获得感检验专项整治成效。可以说,如果能够把此次集中整治活动认真落实好,开展好,将会极大地改善现有的教育乱象,能够在一定程度减减少师生的负担,也能够减少家长的反感。为此,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网络上反映出来的情况,跟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近些年以来的教育乱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大量与教育无关的社会事务

大家可曾记得学校强制推广的各种APP?这些APP好不好,说实话,有的确实有用,也非常有好处。比如说反诈APP,什么安全教育APP,线上教育APP,甚至一些地方还有要求家长注册登录的学习APP,小微权力监督APP等等。总体来说,这些APP大多都是政务相关的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确有一定的好处和用处。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帮政府推广其社会事务的场所,尽管这些东西可能确实有用,但是不适合通过学校来推广。毕竟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给政府打工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是一个特殊的场所,不等同于政府其他部门。再者说,即便是政府其他部门,也有各自的分工,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务都拉过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方面,像扶贫、创文创卫、医保缴纳、保险事务、防溺水等等更不是学校的任务,而是一些专门部门的任务。尤其是一些商业保险,这本是一种商业行为,通过学校来推广其性质就变了,就已经不是一种商业行为了,而变成了一种强买强卖的霸王交易。我们试想一下,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其实与医院跟患者的地位一样,也就是说学校让干什么,家长就得干什么,甚至还会更加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正常的教育资源,能够不被孤立。虽然说扶贫、创文创卫、医保缴纳等属于一种义务,全民都有这个义务,但是学校不行,学校的重要性虽然不能跟军队相提并论,但是其本质上也不能掺杂过多的社会事务,否则术业不专精,连本职工作都没搞好,又如何参加社会建设呢?更别说一些花样百出的投票,注册,登录等其他事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教育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工作

前些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农村的村干部。在他的认知里,一个村只要三四个村干部就足够了,因为农村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当然,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一个村部两四个村干部其实完全就够了,一个村长兼职治保主任和民兵营长,一个书记,一个会计,一个妇女主任。但是就现在来看,别说是三四个了,就是七八个都不够用,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现在的形式主义的工作太多了,让人忙不过来。有负责民政的、负责卫生健康的、负责综治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负责党建的、负责民兵武装、环保应急的、负责写信息搞宣传的、负责财务的等等,当然还有书记主任主要负责开会传达与协调,负责上下级沟通的。说是村委会,其实与镇里每一个部门都相对应,就是一个小型的“镇机关”,每天不仅有大量的数据要上报,还有各种表格需要填写,各种事务需要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学校来说,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认为现今的老师就是单纯地教书,那你就错了。很多老师不仅要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讲解试卷,每天还要写教学日志,定期制作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1篇)、撰写教学计划(半年一篇)、教学总结、听课纪录(每学期必须至少听36节课)、业务学习笔记、试卷分析、帮扶学生记录、政治学习笔记、廉政学习心得、班会纪录、个人工作总结、监考、每学期至少组织、主持两次家长会、针对一些成绩下降或者犯错误的同学还要接待家长等等。大家以为这就完了?没有,像公开课要提前准备吧,没完没了的会议得参加吧,心理学网上平台教育不能落下吧,除此之外,更别说学校安排的一些其他任务了。就像上面所说的扶贫啊,创文创卫啊,防溺水啊,疫情防控啊,订杂志啊,督促买保险啊等等,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以上所有的工作都要拍照,所有的工作都要留痕,所有的工作都要做成档案资料,以供上级来检查。这又涉及到另外的问题,参加各种比赛竞赛、迎接上级花样百出的检查、学校之间,县市之间的各种评比都是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精神来完成,哪一个出了问题,板子最后都会打到具体的老师身上。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当老师还要具备以下条件:会电脑、会说话、会断案、会沟通、会演讲 、会教课、会算账、会社交、会咨询、会看人、能熬夜、能早起、能受气、懂舍得、懂政治、懂娱乐、受得了忙、守得住闲,还要会伺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我一直都强调,老师作为国家教育的主要力量,作为民族的灵魂工程师,必须给予一定的地位和待遇。这种地位并不是位高权重,而是要有足够的尊重;这种待遇并不是工资有多高,最起码在社会上能够不低于一般公务员。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安心教学,才有幸福感获得感。此前,有的地方想要精简机构,先拿老师开刀,取消了部分教师的编制;有的地方财政没钱了,先欠教师的,有的地方甚至拖欠老师工资长达几年。这些事情看似小事,但都在无形之中不断降低老师的地位和形象,让老师的职能作用在社会上变得可有可无,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一旦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保障,国家人才培养机制就会出现严重问题,那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强大的希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社会风气的不断扭曲,很多学校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孩子犯了错误,老师不敢纠正,更不敢施以惩戒;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学生殴打老师的现象。当然,从客观上讲,老师也并不一定会对,也会犯错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老师犯错误会有上级教育部门来处罚,如果社会上人人都可以对老师说三道四,那师道何存?我们不排除有个别的老师有问题,就像我们不排除有个别的家长有问题一样。如果老师有问题,大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举报都可以,但是如果直接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辱骂,甚至大打出手,那老师今后还有什么威信,还如何教导孩子?这不是影响到一个老师,而是影响到全体老师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我不赞成老师打骂孩子,但我从不反对老师对一些犯错误的孩子,对一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施以惩戒。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但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家长或者学生打老师,一经发现,必须严厉惩处。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家长打孩子都能够被理解,老师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让孩子能够走上正道,对一些孩子施以适当的惩戒,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我记得以前父母就跟我说过一句话:对于家长来说,打是疼,骂是爱;其实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老师跟每个孩子都是无仇无怨的,之所以会责罚孩子,那是想教导孩子健康成长,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不管不问,那这样的孩子今后会怎么样?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对教育部此次的通知,我举双手表示赞成,如果能够真正把这个通知精神贯彻落实下去,落到实处,不仅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对于所有的学校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不仅能够极大地减轻学校和老师的负担,也能够节省孩子和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