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快乐,是雪糕给的。

就在大家忙着避雷“雪糕刺客”的时候,有人直接举报了一款雪糕,理由是:

太像避孕套。

甚至有传言,这款雪糕就是用避孕套做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大同,一名宝妈发视频,吐槽一款雪糕的外包装带坏孩子。

宝妈展示雪糕,前端有一个细细的、圆柱型的小尖尖,后端像气球一样扎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妈表示无法理解这个包装:

“这就是孩子买回来的雪糕,它外面是一个塑料的。”

“然后把这个口剪开,从这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她还特意展示了雪糕的开口处:

“知道不,这是个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觉得,这款雪糕的外形像避孕套,太污了,容易误导孩子。

视频曝光后,网友纷纷表示宝妈太“大题小做”了,对于雪糕的形状,

有人说像葫芦;

有人说像雪梨;

有人说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胖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卖了二十多年,头一回有人说像避孕套。

更离谱的是,由于这款雪糕的外包装原材料是天然乳胶,而避孕套最常见的材质也是乳胶。

有人怀疑,这款雪糕是用避孕套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奇葩言论,厂家哭笑不得,表示这款雪糕的外形设计师申请了国家专利的,采用奶嘴生产标准,跟避孕套没有任何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懂啥叫避孕套啊,误导什么误导,是人误导,这是人的思想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这位宝妈太敏感了。

按照她的逻辑,很多东西都应该停产停售。

比如,香肠、棒棒冰、香蕉、黄瓜……

一个小小的雪糕,根本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但现在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纯净的成长空间,只要沾点边的捕风捉影之事,都能被用来大做文章。

有种“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

在这种极端心态下,社会上逐渐掀起了一股“家长式”的举报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家长举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封面太污。

其称,封面上的小女孩“鸭子坐”,容易唤起男生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鸭子坐”,其实就是在跪坐的基础上,将两腿向两侧分开,臀部着地,呈“W”形状,与鸭子的坐姿相似。

家长举报的理由是,“鸭子坐”在日本二次元文化中,被认为是最可爱、最性感、最有女人味的坐姿。

觉得小男孩看了,会有不该有的生理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小孩子才不知道什么“鸭子坐”,就是怎么舒服怎么坐。

除了封面图,流传至今的古诗也遭到了举报。

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被指有不良暗示。

理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坐爱”,会让孩子联想到“车震”,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出要么从教科书中删掉,要么把有歧义的“坐爱”改成“坐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惹怒家长的,不止这一篇,在搜索栏里输入“家长建议删除”几个字,就会出现很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会建议删除这个,一会建议删除那个。

就连正儿八经的性教育教材,也被举报下架。

性教育专家刘文利,耗费十年心血,编写出《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

书中既谈到“传统男女文化意识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谈到男孩女孩该如何保护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高含金量的教材,一上架就遭到大面积举报。

有人说,书中描述太赤裸,连大人看了都脸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故意截半张图,说这套书太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这套黄金性启蒙教材被迫下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们的紧张,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

近些年来,发生太多荼毒孩子心理成长的大事件。

比如,全民皆知的毒教材事件;

学校旁边的小卖部,向孩子销售擦边证书、糖果;

以及前段时间被央视曝光的“妈见打”玩具。

这些东西,简直防不胜防。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们也只是想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但,千万不能矫枉过正。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经历,小时候看电视或者在街上看到“少儿不宜”画面,父母会第一时间捂住我们的眼睛。

那时父母的心理,跟现在的我们是一样的,都是担心孩子太小,看到这些容易被带坏。

可家长越不让看,我们就越想看。

孩子也是一样的心理,父母越阻止,越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当今社会鱼龙混杂,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等于在“十面埋伏”中成长。

★危机一:孩子受到侵犯不自知

“山西9岁男孩性霸凌”事件,轰动全国。

四年级男孩小孙,遭到同宿舍的2名同学霸凌一年多。

两名同学从最开始的拳打脚踢,发展到性侵。

小孙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轻生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邵通,一名16岁的初中女生,搭同学父亲的便车,遭到对方性侵,意外怀孕。

女孩从未接触过性教育,不敢告诉父母,对方得寸进尺,多次用她的名誉要挟她发生关系。

直到在宿舍生下孩子,家长才知道她遭遇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通过错误的渠道满足好奇心,学到的可能是变态的知识,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而受到侵害的孩子,认为性是肮脏的、难以启齿的,当受到侵害时,以为是自己犯了错误,不敢求助大人,导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欺负。

★危机二: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不过956万。

但人工流产却超900万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教育缺乏,加上无良医院把“无痛人流”宣传得跟吃饭一样简单,导致很多未成年人不考虑后果地“偷尝禁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家长发现时,孩子往往已经付出健康的代价。

性,不是洪水猛兽。

教孩子性知识,不等于鼓励孩子有性行为。

性教育,是教会孩子认识生命,了解身体变化,学会保护自己,并养成健康的性心理、性价值观和婚恋观。

爱孩子,就不要无视孩子的性教育。

给予孩子正确的性教育,让孩子用健康、平常心对待性,是每一位父母的职责。

唯有爱和尊重,才能呵护孩子的人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