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女粉丝向我吐槽。

她说自己交往了一个体制内男干部,恋爱了一年多,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突然就分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方给出了一个令她难以理解的理由:

“父母觉得你家境不好,不同意。”

然而,这位体制内男干部,自身的家境也不怎么样。

小城市双职工,资产低于100万,全家年收入不到20,条件在单位里算中下。

但男干部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据悉,在他们看来,找对象一定要找条件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儿子的仕途有帮助。要求对方的家境,要么有钱,要么有权。

性别互换,同样的故事也有发生。

一位体制内男干部,交往了一位女干部,是研究生同学,时间长达四五年。快到结婚的时候,女干部也突然要求分手,理由是最后还是觉得对方不合适。

分手后没多久,女干部就傍上了一位官二代,还没结婚,一个月就怀孕了。

没有什么比体制内相亲更现实的地方了。

接过一些体制内相亲的咨询,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制内的爱情,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先看条件,日久生情。

所有的条件当中,家境最重要。家境中,政治背景排第一,经济条件排第二。

有个部委的公务员给侄女介绍对象,JD第一句就是父母条件。这位女孩父母都是央企退休人员,要求男方的父母也必须是省级以上机关或者央企直属机关的退休干部。

条件细化到如此地步,的确令人服气。

家境之外,最重要的是工作单位。

体制内有个令人颤抖的现实:

好单位和差单位之间,生殖隔离

大城市的好单位,基本上不可能和小地方的差单位通婚。这一点,女性也不能例外。

过去在单位的时候,经常会收到一些体制内女性的征婚信息。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几乎所有的“差地方的单位”,女性都想通过婚姻往大城市好单位跃迁。可惜,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愿望都无法实现。

城市里的好单位,会有一个自己的圈子,差单位的人基本不可能进来,彼此之间也没有共同语言,更别说相亲结婚了。

体制内的爱情,为何会如此现实?

体制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身在其中的人必须非常的现实。

首先,体制拿的是死工资,这就决定了,体制干部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级别待遇晋升上。只有级别提升了,工作成绩才会得到认可,才能获得生活的意义。

其次,体制内是个密不透风的围城,只有“背景深厚”的人,才知道怎么去玩这个复杂的游戏。

第三,体制内晋升调动非常困难。干部到一个单位,想要调出,难度极大。只有能力特别突出或者背景特别深厚的人,才能在各个单位间游刃有余。

第四,体制内单位大多封闭,人际关系复杂,充满了宫斗氛围。

第五,体制内氛围压抑,强调集体,缺少个人价值实现,一切都要依靠单位和组织。

在以上现实的作用下,体制内婚姻,也就成了突破圈层的重要工具。

不少体制内干部,都把自己的前途和下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半上。找到有钱有权的另一半,少奋斗半辈子。成为领导的女婿或者儿媳妇,就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所以你会发现,在体制内的闲谈局里,老婆老公的身份、职位和家庭收入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如果谁的另一半特别厉害,全办公室的同事都会对他肃然起敬。如果另一半没找好,就是个普通打工人或者农村妹,不少同事都会暗地里对这样的人表示嘲讽。

王实味曾经说过:

“一

个人灵魂的底色,是由他所在的制度决定的。

体制内的这种相亲氛围,是由体制内的现实决定的。

所以啊,和体制内干部相亲,不管男女,最好长个心眼,别太恋爱脑,最后受伤害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