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日前起诉3名男子协助香港情报部门非法监控及搜集信息,其中一名被告离奇暴毙。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称,反对英方借所谓“间谍活动”诋毁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4月28日的伦敦街头(资料图/路透社)

在5月22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记者询问“涉嫌协助香港情报机关而被起诉的一名前英军军官,上周日被发现倒毙于英格兰东南部一个公园内。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说,“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并表示此前已就英方所谓“中国间谍案”阐明了立场,“我们坚决反对借所谓‘间谍活动’对中国恶意诋毁,敦促英方停止反华政治操弄”。

据香港《星岛日报》5月23日报道,英国本月13日起诉3名男子违反国安法,指控他们协助香港情报部门搜集信息。其中37岁的被告、英国退役海军陆战队员特里克特,19日下午在英格兰东南部伯克郡一个公园内身亡,警方暂列“死因不明”,有待验尸。特里克特的律师对其死讯表示震惊。报道称,特里克特之前是机场边境部队成员,2007—2013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今年2月成为英国内政部移民管理警察,同时为一家私人保安公司工作。英国《每日邮报》称,特里克特被捕后遭羁押期间,即本月13日出庭前两天,曾向看守所警察提到,一旦获释他会自杀,并表示“自己生无可恋”。英国媒体还称,他被起诉后曾企图自杀。

英国对3人提起诉讼后,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表示,英国警方以涉嫌向香港特区情报部门提供协助为借口,宣布起诉包括中国公民在内的3名人员。中方对英方违背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罗织罪名、编造所谓案件,对香港特区政府进行无中生有的污蔑抹黑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声明指出,英国《国家安全法》条款定义模糊、执法部门授权宽泛已被世人诟病。英方滥用国安名义,无视基本人权保障,任意逮捕羁押,不仅违背法治精神,更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其干预香港事务、包庇勾连反中乱港分子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香港特区政府大楼(资料图)

香港《大公报》23日称,虽然特里克特的确切死因尚未明朗,但英国去年通过的新国安法案,一直被批评其执法严苛、赋予政府极高权力,以至无视对人权的最基本保障。该法律赋权内政大臣可在涉案人士缺席、未获通知、未被听取陈述的情况下,便采取预防和调查措施,例如禁止对方离开住所或强制于某一处所,禁止使用计算机、手机,甚至可以任意禁锢涉案人士,限制用电子通信器材与他人联系。至于针对外国势力相关的行为,英国警方还可以进行无证拘捕、羁押,检控前可羁押最长14天,并搜集指纹、DNA,进行测谎,限制涉案人士咨询律师,更可以禁止旅行、财产交易限制、指定居住地,禁止或限制进入指定区域、禁止使用金融服务、禁止从事某项工作或学习,要求涉案人士定时报告、约谈,对其作出监视、披露住处和测谎等。可以说,英国的国家安全法几乎把被告应有的最基本人权保障视如无物,而且这次特里克特等人被起诉的“协助外国情报机构”和“外国干预”两条罪行,还是最高可被判处14年监禁的重罪,“究竟特里克特在被扣押期间面对多大的精神压力,恐怕外人根本无法想象”。

文章称,英国大选即将于7月举行,执政的保守党长期以来的颓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在这个微妙的时候,英国政府突然打着“国安”名义炮制案件、制造事端,就更难免令人猜测背后是否想借打“反华牌”转移视线的目的。有港媒表示,英国一边对香港国安法及《基本法》23条立法说三道四,一边收紧本国的国安法,“十足的双重标准”。(杨伟民)

延伸阅读

德政界渲染“中国间谍”案,政要和机构纷纷发声表达“担忧”

在德国检方宣布逮捕所谓涉嫌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4名德国公民后,德国政要和机构纷纷发声,表达“担忧”。同时,欧盟对中国企业在欧办公室进行突击检查。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类行为与即将开始的欧洲议会选举有一定关联,类似动作过于频繁,将影响中德乃至中欧关系。

据路透社等媒体(4月)24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天在一场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无论来自哪里,对德国进行间谍活动都是“不可接受的”。“最近的逮捕行动不应该让我们沾沾自喜,而应该激励我们抓捕那些针对国家安全进行间谍活动的人。”他称,相关指控令人感到非常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朔尔茨资料图,他表示无论来自哪里,对德国进行间谍活动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德国先后抓捕了4名所谓涉嫌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嫌疑人,其中一人是德国选择党议员克拉的助理。路透社称,克拉是德国选择党在6月即将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的主要候选人。他在事件发生后随即表示,否认接受过任何来自助理的金钱,并表示将解雇该助理,但不会弃选。另据美国媒体报道,德国最近的民调显示,德国选择党在该国的支持率有所下滑,最近有关所谓“中国间谍”的报道将给该党带来新的不利影响。

除了克拉的助理,德国还因所谓涉嫌向中国输送敏感技术逮捕了3人。在朔尔茨发表上述言论的同一天,德国国内情报机构“联邦宪法保卫局”副局长塞伦警告该国企业,“警惕中国政府的工业间谍活动,不应天真或过度依赖中国”。

此前一天,欧盟相关机构对一家中企位于波兰和荷兰的办公室进行突击检查。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25日发表声明回应称,欧方这一突击行动干扰正常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明显破坏双方经贸合作氛围,对包括中企在内的所有在欧外国企业的合作信心和安全感形成强力冲击,凸显欧盟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向所有在欧外国企业传递出极其负面的信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期欧洲对“中国间谍”的炒作以及对中企的突击检查和即将进行的欧洲议会选举有一定关联。目前欧洲的政治气氛既紧张又脆弱,防范和泛安全化的态势有所增强,不少主流政党纷纷释放信号,要减少和避免所谓外部势力的干预。持续炒作“中国间谍”是上述政治心态的一种反映。

崔洪建表示,这两年来,“欧盟不完全接受中国主张的合作导向,但又希望和美国保持一定距离,把中国完全定义为对手去刻意限制和减少合作并不是欧洲的选择。”这种有意识的“平衡”在政策上即体现为,只要中欧有接近的动向,就一定要有朝着另一个方向的动作来对冲。崔洪建认为,中国和欧洲的有识之士应充分挖掘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反对冲”上述为中欧关系蒙上阴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