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痛哀悼!又一巨星陨落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官方公众号5月23日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学家金庆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2日10时3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治丧工作安排,定于2024年5月30日上午10时在广州市银河园白云厅举行金庆焕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金庆焕院士生平

金庆焕先生1934年10月25日出生,浙江临海人。1963年5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获副博士学位。1963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原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被原地质矿产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庆焕先生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石油地质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我国南海北部、西部、珠江口、台湾海峡等海域的油气资源评价,特别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战略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矿床地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次,1997年10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6年12月获颁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

2018年,广州日报记者曾专访金庆焕院士。当时他表示:

“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沉得住气,才能有所成就。”

——金庆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庆焕院士2018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以下是《广州日报》2018年专访实录

金庆焕当年曾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经过艰苦学习,他带着技术回到祖国,一直从事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研究工作。他跟随国家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来到广东,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为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找到方向,发现了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可燃冰的科学家之一,为我国海底油气资源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野外地质勘测几次“偶遇”狗熊

1953年,金庆焕通过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青年。通过系统学习,以及四次长达11个月的野外地质实习,从莫斯科郊区到克里米亚半岛,从西高加索到中高加索,金庆焕逐渐掌握了大地测量、地质填图、石油地质研究等内容。在野外实习期间,金庆焕甚至有好几次“偶遇”狗熊的经历。当时,他和几个地质工作者用地质锤猛烈击石和敲打水壶,并且发出强烈的嘶喊声,终于赶跑了狗熊。

1959年,受导师依·奥·勃罗特(苏联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器重的金庆焕在短暂回国后,再次出国深造,完成更艰苦的学习任务。当地人用6~8年完成的学习任务,他用了3年半时间全部完成。

1963年5月8日,金庆焕获得学位回国,开始了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的研究工作。

为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1970年,国家地质部决定,将原南京海洋地质科研所迁往湛江,改为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开展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

金庆焕作为大队地层油气组组长,直接参与主持了“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工作。他与其他项目组研究人员及200多个大学生一起,驻扎在湛江一所中学,每天将海底取样的资料拿回来分析,对粤西、涠洲岛和海南岛的构造地质、盆地地质以及100多口石油钻井、煤田钻井和水文钻井进行详细的观察。

金庆焕编写了“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报告”。这一重要报告,也为其后的北部湾石油开采指明了方向。1977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西部公司根据二海大队提供的井位首钻的湾1井见工业油流,尔后西部公司与外国合作或自营勘探发现的油田几乎全位于北部湾涠西南凹陷。

扩展找油思路发现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

1976年,金庆焕参与主持了“南海北部海洋地质初查报告”的编写。该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南海北部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发育情况、沉积特征及含油气远景等。

1981年,由金庆焕主持完成的“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初步评价”科研报告中,根据邻区地质资料和始新世古气候特点,预测了珠江口盆地始新世湖相沉积的生油潜力。这一预测已被1984年以后的钻探所证实。如今,珠江口盆地东部经中外合作勘探,已发现23个含油气构造,其中8个油田投入开发,1996年产油1184万吨,约占我国海上石油产量的79%。

金庆焕还参与主持“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及其形成环境”等多项重要项目研究。

研究可燃冰 他是第一批

2017年5月,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引起全国轰动。实际上,金庆焕恰恰是我国第一批系统翻译和收集国外有关水合物调查和科研成果的科学家。金庆焕带领项目组成员,调查所得的多项成果,为我国海域开展水合物调查做好了资料和技术准备。

金庆焕院士,一路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编辑 | 代红燕

校对丨胡普甜

审核 | 孙轶英

签发丨叶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