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军5月10日在哈尔科夫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来,泽连斯基当局为了国际观瞻不得不派遣大量机动预备队前往哈尔科夫战场。至此,俄乌两军在冲突接触线上的防御均势开始扭转,乌军“填线部队”构建的防区逐渐陷入崩溃边缘,在筑垒地域薄弱的地区,乌军防线崩解的速度远远超出了西方媒体的预估,乌军情报总局不得不发起更大规模的越境无人机袭击,来掩盖当前乌军战线上“四面楚歌”的现状。

(俄军炮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炮兵)

我们看到,乌克兰军队不断从其他方向上抽调部队增援哈尔科夫战线,导致各战线乌军与俄军之间脆弱的“战线平衡”被打破,双方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较量中,明显暴露出乌军战力正在大幅下降的基本事实。而随着基层部队作战能力的持续下滑,乌军的总体伤亡数字开始快速飙升,后方动员体系压力巨大。

据俄罗斯国防部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军日均损失数从2023年5月每天1个加强营,到2024年日均损失数已经达到每天3个至4个营,约1500至1600人。5月10日以来,乌军已经连续三周,日均损失数超过1700人,多次出现一天损失半个旅(2000人以上)的惨烈战报。

(俄军在阿瓦迪夫卡竖起一个新标识:“这里距离俄罗斯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在阿瓦迪夫卡竖起一个新标识:“这里距离俄罗斯0公里”)

当地时间6月12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媒体称,仅隶属于俄军“中部战役集群”的无人机作战部队,在阿瓦迪夫卡方向的战斗过程中,已经先后摧毁了乌军100多辆西方装甲车、坦克、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系统。这其中就包括14辆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12辆“豹”2主战坦克、10辆“豹”1主战坦克以及其他各种型号的步兵战车装甲车

特别是乌军在阿瓦迪夫卡以西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反冲锋,导致第47独立机械化旅等部队损失了大量西方军援装备,该旅也在高强度消耗中越打越弱。6月10日以来的战斗中,47机步旅的士兵甚至出现“一触即溃”的情况。

(乌军第三道防线已经被击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第三道防线已经被击穿)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统计报告显示,在阿瓦迪夫卡方向,乌军个别基层部队的伤亡甚至猛增了近7倍,大量新动员的“填线步兵”在缺乏训练的情况下进入阿瓦迪夫卡以西战场,其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1个星期。大量一线精锐部队遭到快速消耗的结果,就是乌军无论从基层部队素质、作战素养和部队纪律上“被埋下一个个地雷”。

表面上,乌军坚守筑垒区域“避战不出”也许可以降低俄军的杀伤效率,有效减缓俄军的推进速度。但总体上,乌军颓势尽显,部队兵员补充不及时,只能导致兵力不足后防线遭到突破,而俄军突破防御后又迫使乌军不得不增援更多部队堵住漏洞,继而造成更大伤亡,以此类推,乌军的防御正在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俄军多路并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多路并进)

在阿瓦迪夫卡以西,俄罗斯军队连日来的猛烈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在6月10日前后,俄军夺取了新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村之后,12日俄军再次向该村西北方向快速突进,其侦查小组已经进入沃兹德维任卡东郊,此处距离T-0504公路只剩下5公里。

另外,在沃兹德维任卡以南的新波克罗夫斯克村,俄军在数百架FPV无人机的狂轰滥炸下,彻底歼灭了城内守军,于当地时间12日晚间成功控制该村,同时在水库防线中部撕开了一道“新口子”。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军队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在水库防线以东加强防守,那么俄军在未来3个月内全面突破第三道防线,进而围攻红军城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俄军占领新波克罗夫斯克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占领新波克罗夫斯克村)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俄乌冲突双方大量技术装备被廉价的FPV无人机摧毁,但是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战时国防工业,可以不断维修和补充战场武器装备,而乌克兰军队一旦损失大量装备,他们的机动进攻部队就只能“静坐”,等待西方军援调运到前线,这使得乌军在丢失定居点和重要阵地后,难以再次将其夺回,这使得乌军地面部队无法改善自己的战术位置,不断丢土失地成为当前乌克兰军队在顿涅茨克战线的基本常态。

最后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俄罗斯军队在6月12日晚间,突然在哈尔科夫北部发动全新攻势,俄军在沃尔昌斯克东北方向进行了强力反击,并向纵深3公里的沃奇科韦村不断推进。这显然是俄军继续“拉大接触线”的举措,此举一方面意在主动降低城内聚集的乌军密度,另一方面通过继续扩大边境缓冲区,迫使乌军继续向该方向调兵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