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米筐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人民币再贬值,千万别觉着奇怪。

5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又鸟悄地从7.16贬值到了7.26。

过去两年,每次人民币贬值破了7.25这个重要防线的时候,央行都会出手行动,去制止。即便临时突发情况,央行起码也会口头警告:再做空,我可要行动了!

光这两年,央行就反反复复地玩了两手操作来对付人民币贬值:

一个是上调人民币汇率中间报价。这个操作相当于昨天收盘价7.2能换1美元,今天一开盘银行给你开出7.1能换1美元的价格,妥妥的拿真金白银告诉市场“人民币贬值过度了”。

另一个就是增加做空人民币的成本。比如告诉银行少拿人民币购买香港离岸市场的债券,从而减少人民币供给,变相地抬高借人民币做空的成本。

最近,央行就采取了第二种策略,但是方向却不是支持人民币升值而是有意引导人民适度贬值。

妥妥地180°大转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前几天一个月人民币离岸远期点数创出了年内新低!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离岸远期点数是个啥东西,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两点就行:

第一,它是衡量人民币兑美元借入成本的指标。它跌了,甚至创了新低,就意味着做空人民币的成本比以前更低。

第二,它完全可以被我们央行控制,这个控制力就像期货交易市场,某品种太热门,交易所就把手续费和保证金往上调来抑制投机交易一样——控制力杠杠滴,它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反应高层的态度。

如今,人民币汇率7.26,央行却放宽原来的干预,有意让人民币流入香港离岸市场,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的意图在明显不过了。

这不,离岸市场人民币变多,香港那边的1个月期人民币利率由原来的3时代跑到了2打头。

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认为可能是推进人民币贬值换出口战略!!

前两天我们的5月CPI和PPI公布了,在猪肉价格涨幅4.6%的情况,CPI同比跟上个月一样,环比竟然还是负的。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据没啥感觉,我告诉你: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相当于CPI同比涨幅0.3%中有0.11%都是猪肉贡献的。

也就是说,剔除猪肉,CPI中占三成比重的烟酒食品中的其他商品价格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价格压力很大。

内需还是不行啊!

内需消化不了,我们这几年的经济政策又信奉里根时代的那一套“涓滴经济学”,给企业搞优惠促生产,东西多的连机器都不敢开足马力,产能利用率击穿了2016年的新低——75%。

内销不行,搞外销!

然而,这几年欧美国家对咱们出口的商品各种加征关税,最近更是愈演愈烈,连欧盟都介入了新能源汽车。

人家不让卖,我们怎么办?

如果把增加出口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我们应对的措施只有两个,一个是贸易改道,一个是人民币适度贬值。

贸易改道说白了就是卡BUG。比如越南、墨西哥就是这一年来我们出口的一个中转站,在他们国家再加工后就可以以低关税出口到欧美国家。

人民币适度贬值,说白了就是鼓励出口商出口更多的商品,眼前价格便宜点儿少赚没关系,等收到Doller可以换更多人民币,赚汇率的差价收益。

正如国外的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写道:“即使关税生效,其影响也可以通过贸易改道和汇率调整得到缓解。”

然而,随着欧美不断找茬,规定也越来越细,BUG变的越来越难卡,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高层最近开始走上人民币贬值换出口的战略。

或许也正是得益于此,在5月这个出口相对清淡的日子里,也能搞出历年5月中最大的贸易顺差,世界银行也为此上调了咱们今年的经济增长。

然而,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它只是牺牲掉纳税人和进口商的好处填补了出口商的亏损,以完成去产能的目的。

现在很多人犯了一个判断上的错误,认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殊不知产能过剩只是局部的结构性问题,它是结果,而非问题的根源。

我们现在的宏观经济问题,是2022年官方多次下的诊断:内需不足!

用人话说就是老百姓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没钱去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这才是核心,这才是这两年各种资产价格下跌、国内东西卖不出去、越攒越多好像过剩的原因。

而针对这个原因开出的药方,你随便巴拉巴拉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和国外经济学家的看法,观点几乎清一色:改开+向消费倾斜(2009年就有智囊团建议过了)!

最近,保罗·克鲁格曼于5月16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评论的文章火了。原本他这篇文章是谈贸易冲击的,结果里面短短的一句感慨却引发了热议,变成了网上所谓的他给咱们开的药方,部分内容是这么说的:

“中国陷入消费困境......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是将更多收入转移到家庭,从而增强消费需求。但......没做这么做....Why?。”

为什么不这么做,5月1号金融时报就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并给出了8理由,总结起来就是:掌控生产,更有安全感。

这一段说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

1,人民币贬值换出口只能缓解阵痛,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

2,药方,10多年咱们自己人都提过了:当前以及未来有且只有一个药方,通过改开将经济的成功转移到居民,通过居民消费去筛选什么是好企业好产品,这样才会“提炼出”新质生产力!

写到此处,让我想起来“涓滴”一词使用最早的 Will Rogers对钱的看法:“水会往下渗,但钱是向上走的,无论如何只要将钱给底层人民,夜晚降临前富人就能得到这些钱。”

或许,真该换一种方式了!

这两年小作文是越来越多,如果不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和趋势,投资就会很容易被消息带偏,掉进坑里。

所以,必须要加大对新政策、新情况的解读分析能力。

THE END

来源: 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作者:和卿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