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广东省某公办高校信息群中通报的学生就业现状信息在网上持续发酵,让人不忍直视的就业数据让广大网友颇为震惊。反映出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广东省公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率所定平均目标是70%,目前这所高校的毕业生签约率是13.46%,就业去向率是35.09%,距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单独靠辅导员的力量已经很难完成既定就业任务,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势在必行。

三、比较狠的一点是,学生二战考公、考研本来应该算是暂时的失业,但是学校让学生硬凑经营自媒体账号、开网店,从而从失业变成自由职业,这种提升就业率的做法还真是狠。怕学生不配合,特意提出这种做法不影响应届生身份,告知学生符合政策。

四、学生目前处于实习期间的,督促学生尽快签约,上传劳动合同,提高就业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学校的做法,网友热议的焦点集中在下边的几个问题:

一是被如此之低的就业率所震撼。广东是我们国家最发达的几个地区之一,经济总量也是全国最大的省份。而这所学校是一所公办院校,可见学校的综合实力也不会太差,至少强于民办和专科。在此种背景下,13.46%的签约率,35.09%的就业去向率实在不太好看。突出问题是那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离开学校之后都去了哪里?都去考研二战和加入考编大军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真可谓绞尽脑汁。学生日常玩一下自媒体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将仅仅填报一个自媒体账号就让学生被动“就业”,这种方式俨然有一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味道。是不是说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就业了,学校就没有了责任,既提高了就业率,也不用再顾及学生的未来?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毕业后尽快和公司签约,是否考虑了学生就业的按部就班性以及学生未来可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还是说仅仅在乎学生上传的那一份冰冷的劳动合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学生就业工作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辅导员的责任,靠辅导员去“催”、去“赶”、去“吆呼”。等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获得一个说得过去的数据才让专业的老师去指导。所谓亡羊补牢,到底是晚还是不晚呢?学生就业需要全方位的力量去支持,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职业规划导师等都要全面进行参与,单靠一方面的力量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

看看网友们都说了什么吧

医学专业的学生说自己的辅导员已经开始推荐销售、前台、客服、保险等工作了,甚至连质检员的工作都上来了。完全不对口,让人笑喷,本质原因还是就业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网友说工作没有落实的大有人在,学校为了就业率上去让学生去弄自由职业证明,本质上就是“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的网友说,他们专业基本都没人找到工作,一个一个都在宿舍躺着,但是上报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5%,就业数据这是有多大的水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的大学生网友都在讽刺,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假就业难以分辨,为了好看的就业数据绞尽脑汁不如想想实实在在的真办法,是时候真真切切的帮助大学生就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