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尉迟红心

编辑 尉迟红心

在《西游记》续集第八集是祈雨凤仙郡,讲述了,师徒四人为滴雨未下干旱多年的凤仙郡,闹上天宫,求雨的故事,这段故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凤仙郡那干旱的土地,和农民无奈痛苦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河南省也遭遇到了和凤仙郡居中相似的场景,根据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的消息,干旱已经达到了重旱级别,而且这种干燥的日子已经持续了10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这场旱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作物生长。

据统计,已经有323万亩的农田因为缺水而无法种植。

你看这里任何一片田地,都能看到干裂的土地,就好像是地面上的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区,这里的小麦产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所以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现在,这个“中国的粮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的干旱不但会影响现在的作物生长,未来的粮食生产也会受到影响。

土地会变得硬邦邦的,地下水位也会降低,这些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难题。

这让我们思考,仅靠农民个人的力量是不是足够,全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出手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河南省在水利工程上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过去三年里,水利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2000亿元,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比如,2022年,河南省实施了近1200个水利项目,总投资达到了1300多亿元。

到了2023年,投资还在继续,超过了500亿元。

而到了2024年,计划的总投资更是高达53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是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它被期望每年可以引入2.13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85万个游泳池的容量。

这个项目完成后预计可以新增31万亩的灌溉面积,甚至每年能多出4.1亿斤的粮食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看法

很多网友对这次场旱情,表达了看法。

很多网友的关注点一个是对遇到这次旱情的农民们表示同情和理解,还有很多的网友观点都集中在水利问题上,网友们纷纷不理解,投入如此大的财力再水利上,为何还会出现旱情后,水利工程会不起作用呢?

“面对新时代现代化农业发展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一遇到农业干旱,还是靠天生产的原始状态,让人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如何抗天灾,又如何保障落实专项资金的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的悲哀,以前种田交水费,可是都是靠天吃饭,连干三年,水费,各种税务提留,照收不误,谁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水利工程彻查!!!那些水利工程大旱起到作用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农不能只是口号,而应扎实落实到行动上。不能民意汹涌时被动应对,而应该是为三农主动谋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看法

面对河南省这次严重的干旱情况,相关部门和机构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积极参与水利调控和救灾工作。

从6月12日开始,河南省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方案,并且小浪底水库也开始增加放水量,这一举措为河南和山东两省的抗旱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旱情也再次强调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合理的水利规划和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干旱带来的灾难。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大型水库、灌溉网和排水系统等,这些都是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合理规划农田水利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农田里的旱情并不仅仅是因为缺乏水资源,更多的是因为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不高。

修复和维护那些年久失修的沟渠,保障农田灌溉系统的畅通无阻,使每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同时,保障农民用水的权利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农民在遇到旱情时,能够及时得到足够的灌溉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水库等水利设施的管理,也应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水利设施的初心和最根本的使命——保障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兄弟。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管理水库时,应优先考虑到农业用水的需求,确保在干旱季节,能够优先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消息是,目前随着小浪底水库的放水。这不仅给旱情带来了一线希望,也证明了在严峻的自然灾害面前,科学合理的水利管理和调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虽然现在的情况仍很严峻,但我们相信,通过政府部门、水利机构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这次旱情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小浪底水库的放水让人心里暖和起来,就像是久旱逢甘雨,让人看到了希望。

虽然现在情况还挺严峻,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总能迎难而上。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团结就是力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干旱不久就会过去,河南的大地很快又会变得绿油油的。

希望大家都能守住这份希望,迎向明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