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中国小伙掉入北大西洋,靠喝鸟血、吃鲨鱼撑了133天。一艘路过的货船上有个人认清他的容颜后,大喊:别救!这一小伙子便是被称作“我国鲁滨孙”的潘濂。

在浩瀚的北大西洋上,狂风怒吼,海浪滔天。在这片几乎无人敢于涉足的死亡海域,一个中国小伙意外落海,他的名字叫潘濂。那一刻,他的命运仿佛被巨浪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濂是海南人,早年时一直为温饱苦苦挣扎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出人头地,忍者不舍,托人帮忙将潘濂送去香港,那里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机会多一些。

可是香港虽然繁华,但对于一没有学历,二没有人脉的潘濂来说十分难挨,所以未为了生计,他只能在一艘名叫“坦达”号游轮上打杂。

微薄的收入将将够他一人生活,如果在这一行里有所发展,就要与轮船签约,可是对于潘濂来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潘濂最终成为一名正式海员。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制海权盟军和协约国在海面上打得不可开交,海上运输成了高危职业,同时也意味着高收入。

1942年11月,潘濂成为正式海员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上他们的船只隶属于英国,以英国在当时的世界地位,海上航行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战争的硝烟还是改变了他的命运。货船在北大西洋上航行,潘濂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他知道这片海域的危险,但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平安度过。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23日下午两点左右,船上50多名船员正忙碌着,突然船身剧烈摇晃,山崩地裂一般,穿上的货物随着船身慢慢下沉。

“我们被击中了”一名船员发现鱼雷炸开的洞。包括潘濂在内的50多名船员全部落水。

冰冷的海水瞬间包围了潘濂,他挣扎着想要浮出水面,却被海浪一次次打回水底。他感到自己的体力在迅速流失,意识也开始模糊。就在他即将放弃的那一刻,他抓住了一块漂浮的木板。他紧紧地抱住木板,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浮出了水面。

穿上不少生活物品漂浮在海面上,潘濂找到了一些物资,以及最重要的淡水有了这些他至少不会饿死。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些物资被消耗完以后仍然没有等来过往的船只,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考虑食物和淡水的问题。

潘濂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了,他靠着喝鸟血、吃鲨鱼艰难地维持着生命。每一天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他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在这片孤独而危险的海域中,他学会了如何捕捉海鸟、如何与鲨鱼搏斗。他的意志力和求生欲望支撑着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夜。

就在潘濂即将绝望的时候,一艘货船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他拼尽全力挥舞着手臂,呼喊着求救。

据潘濂回忆说,货船上的人看到了他,甚至有搭救的意愿,但是看到潘濂的黄色皮肤便装作视而不见了。

“为什么不救他”另一名船员问道。

“别救他!他不是我们的人。”

轮船就这样“熟视无睹”地航行离开,巨大的希望变成失望甚至绝望,潘濂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濂可以在船板上画横线计时,到后来绝望的他观看星斗记录时间和季节。长时间的海水浸泡让他的身体开始浮肿起来,继续以鸟血和生鱼补充能量。

这一天,距离潘濂落水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了,具体时间他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不过,领他兴奋的是,潘濂远远的似乎看到了陆地。

他的确看到了陆地,随着洋流漂流,潘濂被带到了巴西海岸,碰巧被好心的渔民所救。

潘濂在这户巴西人的帮助下得到了救治和照顾,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随后他辞别恩人返回英国。

后来他向其他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船队。人们都被他的坚韧和毅力所震撼,称他为“中国鲁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