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星期六,瑞士卢塞恩郊外的布尔根施托克豪华度假村,迎来了100多个代表团,参加由乌克兰主导、瑞士主办的“全球和平峰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谈论一场已经导致上百万人伤亡的血腥战争,实在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和耻辱。

如果说有人并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那就是乌克兰代表团。

今天一大早,泽连斯基就从刚结束的意大利G7峰会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瑞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一直在说,此次峰会不会取得实际成果。

这是自然,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次务虚会,是以俄乌战争为起点,为未来的世界和平与安全描绘蓝图。

但是,如果说务虚没有意义和价值,那就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愚蠢了。事实上,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在乌克兰的主导下,已经召开了四次类似的会议,这一次是第五次。

如果比较一下每次会议的规模,大概就不会觉得它没有价值了。

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6月24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出席会议的只有乌克兰、七国集团国家、欧盟(EU)、印度、南非、巴西和土耳其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目的是为基于泽连斯基“十点和平倡议”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

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8月5日至6日在沙特吉达举行,参加会议的仅约40个国家的代表,会议目的是明确和落实“十点和平倡议”的主题成立工作组和大使小组。

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在马耳他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家已经上升到65个。

第四次会议于今年1月中旬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前举行,参会国家和国际组织多达8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瑞士“全球和平峰会”——根据6月15日瑞士官方数据——有92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参加。

从14-40-65-83-100这个参加会议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数量变化上,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吗?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这场战争事关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人。

人们同样明白:结束战争并开启和平固然重要,但以正义获胜、杜绝弱肉强食的方式结束战争更重要。

毕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小国、弱国,如果军事力量强大的大国可以随意侵犯小国弱国,就没有哪个国家是安全的,这就是如同具体的社会里个人的情况一样。

每个人——尤其是普通人、弱者——都需要法律和规则的保护,国家也同样如此。

人们为遭受不公的弱者主持公道,就是为自己争取公道,避免自己成为被欺凌的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事不关己而漠不关心他人(国)不幸的人,总有一天被命运的灰法砸到头上。

所以,这一次会议的名称叫做“全球和平峰会”,而不是叫“俄乌和平峰会”。它讨论乌克兰问题,但绝不会止于俄乌战争!

所以,会议的主题是:核安全、粮食安全和人道主义安全,以及泽连斯基所提出的“十点和平建议”。

借此机会,我们再回顾一下“十点和平倡议”的具体内容:

1.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2.确保粮食安全;

3.确保能源安全;

4.释放所有被俘人员,让被驱逐者回家;

5.落实《联合国宪章》并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世界秩序;

6.俄方撤军并停止敌对行动;

7.重建正义;

8.反对生态灭绝;

9.防止事态升级;

10.宣布战争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十点倡议,既是解决俄乌战争的方案,也是为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制定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未来社会的规则,那么,每一个弱小的国家都是受益者。

就在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五要求基辅割让整个顿、卢、扎赫四个州并连同克里米亚半岛一起承认为俄罗斯领土,将军队撤至国内深处并放弃加入北约,然后他会下命令结束战争。

对这个所谓的“和平建议”,我个人不想再做任何评论,还是借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女士的话作个总结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基于对冯女士所说“俄罗斯为结束乌克兰而战,乌克兰为结束侵略战争而战”的认同,这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才会来到瑞士,参加这场为未来国际社会描绘蓝图的盛会。

也正是基于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担忧,这次峰会将产生联合公报,其中必有两个重点:

其一,将这场战争定性为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其二,强调联合国维护和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我确信,这样的会议还会召开第六次和第七次。我认为,第六次的主题将是如何惩罚被正义打败了的侵略者,并使其成为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相信,第七次将会讨论新形势下新的国际规则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它有可能会取代联合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就如同一列列车,以自己的轨迹不紧不慢地往前走,有时会有曲折,甚至有时会往回走,但它永远都会往前行驶。

在历史的轨道上,有无数个站台,每一个站台都有人上车、有人下车,甚至有人会往车轮下塞石头,但无论什么力量,都改变不了它前进的方向。

它的终极目标是——文明。

我相信,它终有一天能够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