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近炒“萨默塞特”号两栖船坞登陆舰的舰长米歇尔·布兰特的鱿鱼,原因是对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兰特并非等闲之辈,她曾指挥“萨默塞特”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在南海执行任务,并与马来西亚海军共同举办了“老虎突击2024”海上联合演习。她科班出身,1998年参加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海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因为成绩优异而获得海军任职。两年后,得到晋升,成为“萨默塞特”号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水面作战军官。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海军生涯中,布兰特跟随“萨默塞特”号登陆舰远征全球,共参与了六次全球部署,荣获了包括功绩军团勋章、三枚国防功勋奖章等多项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一位资深舰长竟却被高层质疑,并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个中缘由固然复杂。今年以来,已有高达12位舰长被撤职。官方给出的解释都是对其领导能力“失去信心”,颇为耐人寻味。

在那些美军的撤职公告里探究一下这些被撤职舰长的任职履历,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曾指挥军舰到过中国周边海域活动,比如东海、台海,或者南海,其中大部分还常年部署在中国周边海域,甚至常驻日本或关岛。

这些军舰都曾与解放军海军打过交道,甚至长期是竞争敌手。其中居然有十多位的美军舰长是在率舰与解放军“交锋”之后,不久便被撤职。一来二去,这种情况一多,就引起了美国媒体的猜测:“难道他们的撤职是因为在与解放军“交锋”的过程中,表现得太怂了?”

以今年2月的一个案例为例,美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霍华德”号的舰长卡梅隆·丹尼斯,被其上级指挥官贾斯汀·哈特斯“炒了鱿鱼”,其官方理由是“对丹尼斯的指挥能力失去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华德”号驱逐舰是美太平洋第七舰队的主力驱逐舰,是中国南海的常客。每当里根号航母进入南海或菲律宾海活动时,该舰通常会作为里根号航母的“打手”随行。而“霍华德”号的前任舰长,日裔美国人伊川健治,也在去年因对其“指挥能力失去信心”而被“炒”掉的,那时“霍华德”号刚刚与解放军驱逐舰在仁爱礁的“对峙”中吃了亏。

查一查美国海军的解职记录,2023年已有16名舰长被解除职务,而其中14人的解职理由是上峰对他们的指挥能力“失去信心”。

这些被解职的舰长中,基本都有一个同样的经历,就是在中国周边海域部署过。这一系列“舰长解职”,让人们对背后的缘由进行合理的揣测:这些舰长可能是与与解放军的“交锋”中表现得不如人意,或者说就是在与解放军的“交锋”中“败下阵来”。从而导致上级领导对他们“失去信心”。

事实上,导致这些舰长们表现不佳的原因是中国海军的迅猛进步,这让长期称霸全球海域的美国海军备受冲击。美国海军多数舰艇已显老旧,维护不足且常超时服役,这与解放军一众新锐战舰形成尖锐的对比。使得从舰长到士兵的士气受到影响,导致在较量中屡屡“败下阵来”,而这些老旧舰艇的舰长们成了这些失败的替罪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据美国智囊团估算,中国船舶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高达美国同行的230余倍,这一压倒性优势使得中国在过去十余年所打造的舰艇数量远超美国。预计到2027年,中国海军舰艇的垂直发射系统数量将超过美军。

而美国海军最多仅能将60%的军力部署在亚太区域,因为还有大西洋和欧洲附近的海域都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不能不顾。这意味着到2027年,中国海军至少在亚太地区的战斗力将大幅超越美军。不但数量上占优,质量上更领先。面对这样的形势,美国海军又怎会不感到“信心丧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