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深圳楼市接连松绑,从限购调整到降低购房门槛,首付、房贷利率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都下调了。

新政后,咨询房子的人很多,怎么买房?怎么卖房?如何置换?这些都是当前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分享两个近期咨询案例,供大家参考。

01

读者:诸葛老师,你好,请问流塘片区还会下跌吗?因为我住的地方和单位都在这里,想买一套给父母住,核心需求是父母方便带娃,流塘片区交通生活也还算便利,就是没有什么大发展大规划,这个选房需求可以么?毕竟预算也不多,才四五百万。

回复:流塘在宝安区来说,属于第三梯队以下板块,整体面貌比较差,未来潜力不大,属于外溢片区,把家庭有限资金放在这种地方会比较危险。

根据你的描述,你目前住在流塘片区,如果房子是买的,应该考虑向上置换,而不是在一个没什么潜力的地方继续砸钱;如果房子是租的,首套房更要注重选筹质量,否则一个错误的选择,就会把辛辛苦苦奋斗的积累给搭进去。

无论如何,就当下市场而言,400-500万这个预算明显可以买到更好的片区,没必要紧盯一个弱势片区。

想要父母方便带娃,完全可以在附近租个方便点的房子住,但是买房的话,就不能直线思维,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增值属性和流通性。

尤其在宝安区,总面积很大,涝的涝死,旱的旱死,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宝安虽好,坑也不少。

02

还有一类读者,想卖房置换,可一旦操作就会出现很多心理卡点,要么纠结要不要降价卖,要么犹豫杠杆问题,该保守点买个普通房子,还是积极点买个好房子。

关于杠杆和选筹,主要还是看个人还款能力,收入一般就以经济实惠为主,实力允许也不必畏手畏脚。

见过一位咨询客户,手上300多万现金,家庭月供能力也不错,按照正常两成首付,可以在核心地段买到1500万左右的中高端盘,但他心理上只敢接受500多万的刚需盘,像这种就有点过于保守,从资产成长效率来看就低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以为,那些能买深圳湾豪宅的业主,都是轻轻松松就能上车。

其实不然。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深圳湾业主,他们也是通过一次次的置换腾挪,才有今天的结果。就我身边接触的深圳湾朋友来说,他们买房基本上也都是垫垫脚尖,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优解。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定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置换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资产向上攀爬的过程。

市场低迷期,你的房子割肉卖,别人家的房子也在降价卖。而市场活跃期,你的房子在涨价,别人家的房子也在涨价,而且比你涨得还多。

现在一些换房群体,既要想办法尽快卖掉手里的房子,又要赶紧物色好下一套准备入手的房子。

手里的房子可能不好卖,看中的房子却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

这就是普通房子与好房子之间的价值差异。

一些普通家庭在买房的时候,很容易分不清楚重要性,觉得居住感受比房产增值重要得多。

过来人都知道,买房动辄几百、上千万,这么大一笔交易,即便是出于刚需买房,增值属性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第一次买房的刚需往往很难理解这点,只有在多年后自己的房子跑输大盘,置换严重受限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03

毕加索有一句名言: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

这也是我常说的,这个世界上,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听话照做就是高认知的体现。

买房这件事,其实和创业十分相似。

当你什么都不知道,只看到了别人创业的成功,以为别人很光鲜,于是就一股脑地扎进去,纯粹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这样就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而很多人对于房产的理解,也像极了文盲,要么过度的看多,要么就是过度的看空。

过度看空很好理解,就是不管市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政策利好或利空,政策放松或收紧,都觉得中国房地产很快就要崩盘了。

而过度看多的这一派,则无比相信房产的“造富效应”,他们相信只要买了房子,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就都认为可以发家致富。

不得不承认,深圳过去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惊艳了整个中国,也惊艳了全世界,过去非常傲娇的西方国家也对此刮目相看。

可即便是在深圳这座充满朝气的大城市,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

如果你对深圳的市场和周期不了解,甚至对深圳的很多微观层面也是一无所知,然后就在此基础上带着一腔热情和资金,一股脑地扎进来,试图以此暴富,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相反,如果我们在做完系统研究之后再去做选择,就能够很好地去避免那些风险。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