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纯受命,带贺子珍南下

1949年6月,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赴任前,毛主席同他进行了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

此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央决定把20多万解放军化为南下工作队。5月,华中局向中央发电,请求第二批工作队迅速南下,为此,中组部发了方志纯的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方志纯

临行前,毛主席接见了方志纯。方志纯知道毛主席时间宝贵,便言简意赅地说:“主席,我马上就要走了,到南方去,回江西,今天向您辞行,还希望向您请教,请主席对我多提要求,多做指示。”

方志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已有数年,毛主席脸上露出笑容,嘱咐道:“你马上就要去南方,这很好嘛!革命过去是从南到北,现在从北到南。我们能在农村站稳脚跟,就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进城后不要忘了这个传统,要保持共产党的本色,千万不要脱离群众。”

谈到江西省委几位主要领导同志,毛主席询问方志纯是否认识,然后风趣而幽默地说:“现在又是五湖四海啰,要团结各个方面、各个山头的同志一道工作……”

就这样,方志纯将毛主席的嘱咐铭记于心,准备南下。端午节后,南下江西的工作队便从北京出发了。临走之前,中组部部长李富春同志找来方志纯,又交给他一个特殊任务:到天津站把贺子珍、贺怡两姐妹带回江西去。此外,李富春嘱咐方志纯,要在途中照顾好贺子珍、贺怡姐妹的生活,到江西后,江西省委要妥善安排她们的工作。

列车很快驶入天津站,按照组织的安排,在站台上把贺子珍姐妹接上车。在南行的列车上,大家组成了一个快乐的革命大家庭,亲密无间地聊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和贺怡合照

朱旦华是方志纯的妻子,但她与贺子珍、贺怡却是妯娌的关系。如今,贺子珍孤身一人;贺怡在毛泽覃去世后也是一个人;朱旦华在毛泽民遇害后,改嫁给方志纯。由于这层特殊的关系,她们三个人之间的话要分外的多。

列车越过华北大平原,进入秦淮大地、江南水乡。时任南京军管会主任的刘伯承,专门派人来接他们,早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刘伯承与方志纯、贺子珍、贺怡等人就相互认识,老朋友见面分外亲切,欢迎大家在南京多休息几天,四处看看。

刘伯承告诉方志纯,火车少,交通不便,劝大家“既来之,则安之,急也没有用”。于是,方志纯干脆宣布放几天假,不过不能单独行动、起码要三个人以上作伴,还要牢记三大规律、八大纪律。

停留几天后,大家又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上海。到达上海后,方志纯放下行李,就到华东局报到。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临时住在上海大厦饭店,他高兴地握住方志纯的手。

接着,方志纯拿出了介绍信,交给饶漱石,饶漱石也是江西人,而且与方志纯是旧时,一见面便滔滔不绝谈起了家乡:“我们江西老家穷得很哪,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国民党又在那里实行‘三光’政策,老百姓可弄苦了,看样子一下子也难以恢复元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毅

作为江西人,方志纯听说了家乡的难处,决心在之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努力。第二天,方志纯回到旅社后,贺怡要求要和贺子珍去看望陈毅市长,方志纯拗不过,只得打电话请示陈毅。

在井冈山的时候,陈毅和贺子珍、贺怡是战友,得知她们要求见自己,马上表示同意,并在上海大厦摆了十来桌,把所有的队员都一起请了过去。

席间,大家频频敬酒,谈笑风生,陈毅十分幽默地说:“现在我们都改行了喽,不当兵去当‘老百姓’,只不过工作重点从农村换到了城市,我们‘土包子’要适应这个转变呐!”大家纷纷表示认同。

来到南昌后,贺子珍、贺怡脸上露出笑容,朱旦华问丈夫到了哪里,方志纯感慨地说:“是南昌,是南昌,尽管战争留下的创伤还很严重,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但好在时代不一样了,这座英雄的城市毕竟还是翻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贺子珍担任省妇联副主任,贺怡担任吉安地委组织部长,10 月,贺子珍被调到上海市委组织部工作。在上海,陈毅对贺子珍给予了关照,派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后来还请她住进了自己的住宅。

时隔22年,重逢前的感伤

直到1959年,毛主席从曾志那里听说,贺子珍正在南昌静养,便决定与这位故人见上一面。

在庐林别墅幽静的内厅里,方志纯应召而来,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凝神深思,语气和蔼地对方志纯说:“我要请你办件事情,这件事情不要声张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说完,毛主席返回书桌,取了一封信递给方志纯,示意他打开看看,方志纯拆开手中的信封,匆匆扫了一眼,立即问道:“什么时候?”“马上”。

一辆黑色的轿车绕下庐山,往南昌方向疾驰,又从南昌坐轿车赶往九江。

信送到了贺子珍的手里,在不满三小时的旅途上,贺子珍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快到了,二十年了,分别了二十年了,那个曾无数次出现在自己脑子里的人,如今真的要见到了……

二十年前,贺子珍孤身前往苏联,小柳瓦出生几个月就因病夭折,为此,贺子珍忍痛将爱子埋葬在了异国,多亏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陪伴,才让绝望中的贺子珍有了一丝安慰。

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的境况后,毛主席难过地低下了头,他知道,要治愈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还得需要孩子,便决定将身边的娇娇送到苏联,陪伴在妈妈的身边。

几经周折,娇娇安然无恙地来到了妈妈身边,对贺子珍来说,娇娇的来到就像一贴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贺子珍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她高兴地将女儿搂在怀里,抱了又抱,亲了又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和娇娇(李敏)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残酷的苏德战争,又将贺子珍推进了灾难的深渊。贺子珍和孩子们随着避难的人流,退到了伊万诺夫城,这是一个距离莫斯科几百公里的中小城市。

由于战争的原因,交通阻塞,造成严重的物资匮乏。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除了娇娇之外,贺子珍还要照顾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她不得不替别人缝补衣裤,织毛衣、袜子。

然而,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严寒和饥饿的双重打击下,五岁的娇娇得了和当初小柳瓦一样的病,这让贺子珍不寒而栗,她无法再承受一次失去孩子的痛苦了。

得知娇娇被保育院长送进太平间旁边的屋子,贺子珍二话不说,一股脑的冲了进去,将奄奄一息的娇娇揣在怀里,抱回了家。为了治好娇娇,贺子珍变卖了身边能卖的东西,换回了救命的冰糖和牛奶。

终于,在贺子珍的悉心照料下,娇娇的病情有了好转,脸上开始出现了红晕。然而,娇娇的病才刚有好转点,保育院长便强行要将她接回,贺子珍希望再照顾女儿一段时间,便和保育院长发生了争执,甚至最后被送进疯人院。

后来,来到苏联的王稼祥得知了贺子珍的遭遇,并迅速将她的情况报告给毛主席,后来,王稼祥与苏方进行了几番交涉,终于使贺子珍离开了疯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在苏联

王稼祥对贺子珍说:“贺子珍同志,这几年你受苦了,我代表国内的同志向您问候!”刹那间,一股暖流滋润了贺子珍苦涩的心田,接着问道:“你们是从国内来的吗?”

“是的”,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一边回答,一边将削好的苹果递给贺子珍,贺子珍感激地看了朱仲丽一眼,摆摆手,朱仲丽又把苹果递给了娇娇。

积蓄在贺子珍心头的情绪刹那间全部爆发出来,她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唤着:“中国……中国……”,眼泪簌簌而下。于是,在毛主席的关切下,贺子珍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贺子珍回国后,她迫不及待地要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除了自己学习之外,她还语重心长地鼓励女儿:“娇娇,你如今上学了,要认真地学习中文,也不要丢掉俄文。”

1948年,贺子珍带着娇娇从哈尔滨来到沈阳,眼看全国即将胜利,贺子珍迫切地向党组织提出希望立即出来工作的要求,组织经过考虑,将贺子珍调到财政部门工作。

贺怡得知贺子珍回国的消息后,去看望了久违的姐姐,姐妹俩彻夜长谈,互诉衷肠。

后来,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贺怡将娇娇带到了爸爸身边,毛主席十分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女儿,一声“爸爸”更是让他的心都化了,为此,他逢人便高兴地说:“我们家有个洋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