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历时4年多,有30多个国家参战,超过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而二战累计卷入了60多个国家与地区、20多亿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如果世界大战再次发生,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怎样的威胁?哪个国家又会最先消失呢?

如果再次爆发世界大战,各国都一致认为率先灭亡的很有可能是日本,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曾是法西斯轴心国之一,也与它自身密切相关。

首先是战争态度。

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狂热而偏执的,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而这种态度的源头,是其军国主义思想以及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在这两者的“荼毒”下,日本对内毒化和控制国民思想,对外则疯狂扩张侵略亚洲各国,简直就是一个毒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虽然战败,但是其军国主义却难以从根本上清除,因为这种对战争狂热的态度是和日本的制度、日本的民族主义相挂钩的。

天皇制的确立不仅给日本军国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也在思想上赋予了日本民族优越感以及狂妄自大的扩张性质。

正因如此,即使是现在日本军国主义也不乏复苏的可能,一旦日本军国主义复苏,那么日本很容易会成为引发第3次世界大战的源头。

而且日本的狼子野心一直也没有收敛。

1945年战败之后,日本虽然解散了军队,裁撤了军事机构,但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与美国达成交易的日本又重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1950年8月10日建立的“警察预备队”,1952年4月26日建立的“海上警备队”以及1954年建立的“航空自卫队”等等。

等到2005年的时候,日本更是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改草案,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将自卫队升级为国防军,标榜自己已经重新掌握了“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

可是根据日本一九四七年的和平宪法,日本应当以不保持海陆空军以及其他力量为前提,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的权利。

可如今前提都没了,日本很明显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守约。

再者说了,美国虽然允许日本拥有自卫队,但是双方商议的结果是总兵力不能超过10万,军舰数量不能超过30艘,总排水量不得超过10万吨。

除此之外也不能拥有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远程轰炸机以及弹道导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主要军事威胁的消失,日本国内也开始重新评估国家安全政策。

到目前日本现役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25.5万,2017年的国防军费就已经达到了460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列第五。

可以说再次失约的日本很明显已经走上了武装发展的道路,危险程度骤增,很容易在三战爆发后被各国集火。

另外,近现代以来日本和各国关系普遍都不太好,这也很容易让它在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后成为众矢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中国,朝鲜,韩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家。

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日本在二战中对这些国家或多或少地都造成了伤害,而且还和部分国家存在岛屿争端,尤其是日本和俄罗斯之间,时常有摩擦发生。

至于英美等西方国家,虽然曾经支持过日本,但双方主要是交易关系。

一旦日本触犯到英美等国的利益,双方随时都会翻脸,有关这一点二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西方各国普遍没有表态,可是等到日本想要插手东南亚事宜,对西方国家产生威胁之后,美国当即断开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往来,后来双方更是直接宣战,彻底打响了太平洋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为了自身利益着想的西方各国自然不会坐视日本的崛起。

虽然目前日本仍旧以美国的小弟自居,但是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成为众矢之的。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大概率不会为日本出头,反而会选择弃车保帅保全自己,到时候日本很容易会沦为牺牲品。

不过这一切都是日本咎由自取,毕竟这个国家在和各国往来的时候采取的是“谎言外交”,通过诋毁他国来抬高自己,这本就非常令人厌恶。

就更不用说日本还肆意渲染他国造成的威胁,通过舆论引导谎言来满足自己的政治需求了,这也让日本和周围国家关系大多很僵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来看作为一个“与所有邻国关系最不好的国家”,第三次世界战争倘若爆发,日本又安有保全之理呢?

除此之外,日本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政治观念。

他们始终不愿意正视历史、承认事实,反而一味地掩盖自己的错误。

像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事件,在国际上都是引起过极其恶劣的影响的,可日本对此却装作听不见,也正因如此,日本在国际上的风评非常之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国际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为高大”。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义重大的“华沙之跪”表明了德国对于二战自己所犯下错误的忏悔和自责,可是日本不仅没有真诚的忏悔、道歉,还公然供奉甲级战犯,甚至连首相都会去祭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