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篇是我们每周都会为大家带来的近期热点话题消息的点评

有时候能不能赚到钱,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富人能拿到高收益也正是因为能够获取一手信息、精准抓到周期、及时上车。

所以每周我们都会针对近期的热点新闻,给大家分析、盘点,有些敏感话题,则会在闭门直播中再去详细展开。

关于本周,市场情绪还是更聚焦于607国常会对“楼市解放思想”的提法,以及5月后楼市数据的新变化;

但从6月第1周的最新监测数据来看,似乎预期又开始掉头向下——所有能级城市的成交量都回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5月的社融数据一出来,贷少存多的预期并未扭转。

也正因此,各位能看到,“解放思想”后,各部门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在救市上开天辟地了:

像安徽芜湖出台的新政,思想就解放到了让买房人“以租还贷”,乍一看虽然很香,但门槛低风险也大,看下来甚至不如85%的杠杆来得保险。

此外,有报道统计,目前已经有15个城市取消了二手房成交价的显示,看来是“以价换量”太过头了,要收一收这种趋势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么?

再是大家长进一步明确了对存量商品房的收储将提速,其中,“合理定价”这一新定调应是对维稳市场的又一大突破。

以及新出炉的5月CPI数据,虽然环比并不及预期,但同比却上涨了0.3%,看起来后市拉升通胀的预期也已经开始转向乐观。

那么,这些信息背后,又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是什么?抛房当还要等等吗?哪些城市,可以关注了?

今天只是各个消息的解读,更深入的话题研讨,我是放在了我3天的闭门直播课程中去说,想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化和走向,都可以扫下方二维码,跟我详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租金可直接抵扣购房款,救市都开始另辟蹊径了?

6月7日,安徽省芜湖市出台了房地产新政,内容涵盖了给予购房补贴、降低公积金利率、支持以旧换新等内容,但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条还属: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探索购买部分产权的销售方式,通过合同约定——

购房人可以先购买房屋的部分产权,而剩余产权继续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持有,但购房人可进行租赁使用,等到想要购买剩余产权时,还可以用已支付的租金抵扣购房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胡子点评:

其实这一蹊径,早在22年的云南大理已有先例。

不同的是大理当时是有明确的50%上车门槛,初衷也是为了提供给更多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能够住有所居。

但芜湖这招,里外看却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卖房去库存而埋下的一颗雷罢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一个确实是因为芜湖的去化周期长,而地方也早就认清了人口和产业正在持续外流的事实,再不赶紧点趁着利好出来去库存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一个则是没有被明确的上车比例,在无形中其实放大了未知的杠杆,毕竟这共有产权也并不是跟地方共有,是跟开发商共有,而当下谁又是楼市里最容易资不抵债和暴雷的角色?

也是开发商啊。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买房人愿意入局,毕竟租金抵房贷还不用还利息,谁敢说不香,这还是租给自己用的,但你想得美了,开发商却不一定乐意接这个盘子;

我们就假设还是按30%的首付上车好了,哪个开发商这么牛敢把剩余70%的产权往自己身上揽?做好跑路打算的概率倒是更大些。

再说了,就算真的全部清盘,也只能回收一半的款,另一半还可能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回收,那这期间,不是让开发商自己贷款交利息把自己噎死?就光从这一层面来说都很难说在全国的城市推广开。

总之,这种所谓的撬杠杆解放思想,对赌的意味太重,都别说部分已经开始没落的三四线小城市,一二线大城市都得掂量着来。

所以,大家就算是刚需上车预算又有限的情况下,也切记擦亮眼睛先给自己和家庭的未来算笔账,值不值当这么去使。

就楼市当下这个行情,市场上还有很多关于房子的坑,而如果你不了解具体的玩法,更没有清晰的认知,就很容易防不胜防一不小心踩到坑里去被收割。

这里,我们大胡子团队专门为大家全新整理了一份《买房避坑宝典》,买房有哪些基础避坑点说得很详细了,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先加到我微信预约免费的闭门直播门票,课后会进行资料的发放,记得领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盒买房?多地的二手房成交价一夜消失!

近期,包括北京、杭州、合肥、武汉、西安、长沙、郑州、珠海、南京等15个城市在内,交易平台上均不再显示二手房成交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胡子点评:

不显示成交价,就是不想让你知道最低价是多少;

而为什么要这么做,又跟近期各种大招出来后造成的新一轮“以价换量”脱不开干系。

说白了,就是要持续恢复大家对房价不会再跌的预期,也是为了避免像最近广州、成都的二手房业主自发搞出个“房价保卫战”这种让市场更混乱的情况再发生。

当然,这种看起来像“掩耳盗铃”的行为反而更点燃了市场情绪的隐忧:

我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不透明了,那我还拿什么做参考、做决断?只可能让更多人想观望,治标不治本。

但我反而认为,这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更说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大不到哪去,反而对于推动买家和卖家进行平等博弈还更有用。

因为对于买家来说,原来可能会因为追求低价而错失进行多方平台和多套房源对比的机会,轻易就下决定;

但现在不用被最低价裹挟,看房子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更多,反而越能在这个过程中选到更合适自己的房子。

至于卖家,好处更明显,没有最低价砸盘了,也就不用被迫踩踏式降价了。

更何况,不管网上的数据透不透明,只要我们还身处于二手房交易要靠中介的链条里,那其实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透明,懂的都懂。

所以,如果你现在刚好就处于买卖置换的链条里,你更应该去考虑到的,其实是如何让自己在这场博弈中更具备优势?

当然,还有个前提就是你对自己房子的价值有着正确的评估。有不知道如何评估的,或者拿捏不好谈判技巧的,欢迎扫码来找我领取这份《非常1+6卖房法》,至于更详细的评估方法,我也会在闭门直播里给大家捋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动作!国家队将加快下场收储存量房的速度!

6月12日,Y行在山东济南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意味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终于进入实质落地阶段,迈出“去库存”的重要一步。

Y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也表示,下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工作要做到——“精准支持、自愿参与、以需定购、合理定价”

他还指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先到先得,未来可以根据执行情况和需要再调整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胡子点评:

这一次跟进,可不仅仅是响应“去库存”的新表态,而是也让你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楼市拉起来的决心更明显了。

比如什么叫“精准支持”,就是如果你是那种烂尾楼啊、期房啊,那也不要,就必须是那种现房但未出售,资产负债表特别清白的商品房。

而且明确了就是作保障房用,这样不管租房买房都能图个“保交楼”的安心。

至于“自愿参与”,看起来自由度很高,毕竟地方、房企乃至银行都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参与,但实际上还要求在参与前要对市场的供需心中有一杆秤,才能做到“以需定购”。

“合理定价”就更妙了,毕竟之前很多人的常识就是,地方收储那都是便宜收,所以如果后面也便宜卖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会极大冲击商品房的价格——

这对于商品房业主来说,不仅仅是未来房子越来越难卖的问题;

毕竟保障房的物业费大家也都知道,是远低于商品房的, 那么如果同个楼盘, 大 家交着不同价的物业费,却能 享受到 同 等的公共 服 务与配套 ,难免 心理也会有 不平衡 。

所以如果能回归市场去合理定价,其实是能很好解决后面这个疑虑的。

至于房子越来越难卖,就更不用担心,因为基本不影响;

看看被我们借鉴的新加坡就知道,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

也就是说,新加坡跟我们的未来一样,可能有超过90%的人口都住进保障 房,但是却根本不影响它们的商品房价格该涨涨,为什么?

因为只有符合保障房收入条件的人才能入住保障房,本身跟商品房就是两个体系的东西。

这里,我们就拿深圳的公租房举例,月收入要到4500以下才能申请,很多人根本就连摇号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就算未来供应量上来了,这个月收入的标准就会跟着提上去吗?

我觉得不一定,或者说提也提不了多少,除非,收入整体也跟着提上去。

好了打住,这里的话再说就敏感了,总之大家只要记住,房子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而只要不会消失,那么房价就还会有抬头的空间,只是根据一二线城市的能级来看,是先涨还是慢涨而已。

那么,哪些城市会先涨,哪些又会慢些再涨,这里我还有一份《27个价值城市》的名单,名单上的这27城就是未来还具备上涨预期的城市,建议大家都中点关注起来,有需要名单的朋友也记得扫码回复助理老师领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CPI数据出炉,通胀信号更明显了?

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5月份环比加速下跌的分项有:牛肉、家用电器和汽车。

大胡子点评:

跟5月新出炉的社融数据放到一起来看,其实信号还是很明显的——就是该低预期还是低,但至少不像4月那么悲观了。

我们先看环比

5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实际是9500亿,虽然不及预期的1万亿,但比上月的7300亿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结合CPI跌的0.1%,可以得出消费仍然还是降级,大家恐慌性增加存款的趋势也并未改变。

再看同比

新增贷款的数据要更难看,直接同比下滑80%,很明显跟这一年来疯狂拖后腿的楼市有关。

反而是CPI挺给力,跟去年一比,今年以来都连续5个月数据是正的了,不再是事实性的通缩。

但原因也很明显,就是物价涨了嘛,而存款利率又在降低,所以即使贷少存多,拉升通胀的预期还是在的。

所以两相一结合,后市的走向也更明了。

反正总要去达成3%的通胀目标,那么基于当前0.3%的通胀现状,只能想方设法地去推高CPI——

要不就涨物价,要不就什么占新增贷款的大块头涨什么。

所以接下来救楼市还得死磕,也依然会加大救市力度,这也是为什么607要有“解放思想”的新提法出来。

就是告诉大家,救市一定会救起来,而当下,就已经来到了一个相对的底部时机。

只是,什么样的核心资产才不会伴随着这轮救市被剥削掉剩余价值?

又能靠着接下来的新一轮“大放水”实现回升,去避免未来通胀预期达成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