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存厚

前言

“苛政猛于虎也”,早在古代的《礼记·檀弓下》一文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施善政者,善之善者也!

然而,后世之人更有甚者,对百姓横征暴敛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是这样的人,却被蒋介石委以高官,在逃往台湾后,依然担任了“总统府”的“国策顾问”。

这个人便是刘存厚,一个被群众称之为“老瘟牛”的老牌军阀!

靠叛变崛起,在四川纵横捭阖

1885年1月24日,刘存厚生于四川简阳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里。父亲刘廷辅是光绪乙丑年的武举人。这样的家庭,让刘存厚有着同伴们没有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存厚曾经的院子

年幼的时候,刘存厚先后在私塾读了启蒙和经史子集,被家族当作未来的入仕之人,进行了重点培养。

1902年,刘存厚在成都应府院试,却名落孙山。但是刘家人并没有放弃让他入仕,只不过文的不行,就改武的。次年,刘存厚被送入新设立的四川武备学堂,进行培养。

的确,刘存厚在习武方面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聪明,学习也很认真,得到了四川总督锡良的青睐。

1907年,刘存厚被锡良选送到日本留学。这次机会,彻底改变了刘存厚的生活轨迹。

进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后,刘存厚被分到第6期学习。在这里,他的同学有孙传芳、唐继尧、尹昌衡、阎锡山、王陵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1909年,刘存厚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归国后,刘存厚参加了北京军咨府和陆军部的考核考试,及格后被授予陆军科举人。随后,刘存厚被推荐给云贵总督李经羲。

来到云南后,刘存厚被任命为云南新军19镇随营学堂总办兼讲武堂教官。不久后,刘存厚加入新军。期间,在罗佩金和李根源的介绍下,刘存厚加入中国同盟会,开始倾向于革命,但并不彻底。

1911年,刘存厚担任着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四标第二营管带,其同学唐继尧任同标第一营管带,蔡锷为三十七协协统。

期间,在蔡锷的影响下,刘存厚表现出了更多的反清革命倾向,但也不时与清军督练公所总参议靳云鹏牵扯不清。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光复。紧接着,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此时,在蔡锷的领导下,唐继尧、刘存厚等人在云南响应,重九起义爆发。很快,起义军取得成功,云南宣布独立。随后,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刘存厚被任命为参谋部第1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

后来,唐继尧在蔡锷的命令下,占领了贵阳,并被任命为贵州都督。随后,为了扩大战果,唐继尧组织了援川滇军,令韩建铎为司令,刘存厚为总参谋,率队进驻四川叙府(今宜宾)、泸州一带。

11月,在援川滇军的协助下,四川光复,尹昌衡担任了四川都督。随后,尹昌衡对滇军表现出了不满,决定以武力将滇军驱逐出四川。

最终,在成都的大汉军政府和重庆的蜀军政府的交涉下,尹昌衡给滇军提供了30万元的开拨费,礼送援川滇军离开四川境内。

在这个节骨眼上,担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的刘存厚处境十分微妙,他虽然是滇军将领,但却是四川人,在滇军中很难和云南籍的将士相处,因此感到前途十分渺茫。

于是,刘存厚给尹昌衡发了一封秘密电报,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尹昌衡,并表示愿意返回四川,为尹昌衡效命。对此,尹昌衡复电表示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昌衡

1912年3月,在得到尹昌衡的答复后,刘存厚以“父命归川”为由离开滇军,返回成都。为了安置刘存厚,尹昌衡特意增设了川军第四镇,归刘存厚统制。不久后,改镇为师,刘存厚的职务也变成了第四师师长。

7月,尹昌衡西征藏区,袁世凯党羽胡景伊代理四川都督。期间,胡景伊对革命党人极尽打击,但对掌管兵权的刘存厚却极力拉拢。

在胡景伊的拉拢下,刘存厚背弃了信念,和周骏加入共和党,成为了袁世凯的拥护者。

8月,为了响应孙中山发动的讨袁“二次革命”,川军第五师师长、重庆镇守使熊克武和老同盟会员杨庶堪宣布独立,向胡景伊发动进攻。期间,胡景伊命令刘存厚迎击熊克武。

熊克武被击败后,刘存厚代替熊克武担任了重庆镇守使。在清查熊克武的过程中,刘存厚下令大肆搜捕国民党人,株连无辜,获得了了二十多万银元和大量财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克武

此时,与熊克武暗通的川军第二师师长彭光烈被处理,第二师也被解散,刘存厚的第四师更改番号为第二师,刘存厚晋为陆军中将师长。

1915年,为了扫清称帝路上的障碍,袁世凯派陈宧率北洋三个师入川会办军务,在全川实行大清乡。期间,刘存厚被任命为川南清乡总司令,率兵两个团驻守泸州。袁世凯宣布称帝后,刘存厚被册封为二等男爵。

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举兵讨袁,进攻四川叙永县。

由于刘存厚与蔡锷有很深的历史关系,蔡锷决定对刘存厚进行争取。期间,蔡锷施行了反间计,让四川人李宽文向刘存厚投递了一封匿名信。在这封信上,刘存厚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我从北京方面得来一个秘密消息,袁世凯疑心你暗通蔡锷,将指示你的部下,对你进行暗杀。”

看完后,刘存厚吃了一惊,赶紧派人与护国军取得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存厚画像

1916年1月31日,刘存厚以“护国川军”总司令的名义,在纳溪发表了讨袁檄文,宣布独立。

3月,刘存厚的“护国军”在与张敬尧的北洋先遣军和熊祥生部的对决中失利。面对五万多人的北洋军,仅有七千余人的刘存厚非常害怕,不顾蔡锷反对,撤离纳溪,退往安宁桥。

后来,袁世凯在各省响应护国军的情况下,不得不取消帝制,在一片骂声中死去,陈宧宣布四川独立,刘存厚继续担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

袁世凯死后,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刘存厚奉命率部进入成都,摄行军、民两政。不久后,在蔡锷的力保下,刘存厚为第二师师长、权委川军第一军军长,授陆军上将衔。

10月,刘存厚授陆军中将衔、崇武将军、勋四位;11月,蔡锷在日本病逝,北京政府电令滇军将领罗佩金、黔军将领戴戡分别担任了四川督军与省长,刘存厚的职务不变;12月,北洋政府将刘存厚的军衔晋升为陆军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佩金

此时,刘存厚麾下的嫡系第二师拥有三个旅、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工兵营和一个辎重营,总兵力为2万余人。另外,陈泽霈的第四师和顾品珍的滇军第六师也归刘存厚节制,可谓兵多将广。

在罗佩金担任四川督军后,开始推行强滇弱川的政策,对川军进行裁撤。在编遣的过程中,四川各路军阀的根本利益受到了威胁。随后,段祺瑞趁机挑起事端。不久后,四川各路军阀川军将领推举刘存厚为首,联名控诉罗佩金“强滇弱川,编遣不公”。

然而,罗佩金对此全然不顾,以武力胁迫川军进行改编,川军和罗佩金的滇军在成都进行了长达七昼夜的激烈巷战。结果罗佩金战败,滇军被迫撤出成都。然而,在这次战争中,川军也损失惨重。

不久后,北洋政府各打五十大板,下令免去罗佩金和刘存厚的职务,四川省长戴戡成为了四川督军,把持了四川的军政大权。

对此,刘存厚十分不甘,对只有7000余人的黔军发动了进攻。很快,黔军不敌,被迫退出成都,就连戴戡本人也开枪自杀,成为了枪下之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军

取胜后,刘存厚决定彻底剪除在四川境内的滇军和黔军,便联合了川军将领周道刚、钟铁道等人对境内的滇军和黔军发动了进攻,最终艰难地取得了胜利,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1917年11月,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会办军务。12月,刘存厚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军,成为了地方小军阀。

由于刘存厚的一贯反复无常,对于他先归附蔡锷,后投降张勋、段祺瑞等人的行径,人们为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刘厚脸”。

当时,有人推断孙中山派到成都从事革命活动的革命党人樊孔周,就是被刘存厚杀死的,便写了一副对联,其内容为:

“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