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再一次让全世界失望了。

本月议息会议之前,一份低于预期的CPI数据,瞬间点燃了市场做多的热情,大家纷纷提前预期美联储将摇身一变成为鸽派,金融市场迎来大涨。

然而,当美联储揭开最终面纱时,一盆冷水把整个市场浇了个透心凉:

除了宣布再次暂停加息之外,美联储还将今年的降息次数从2次调整为1次,继续维持鹰派立场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再次推迟降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骑虎难下的美联储,还能硬撑多久?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通胀向好,但拒绝降息!

通胀向好,但拒绝降息!

5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3.3%,环比持平,同时低于预期值0.1%,通胀黏性似乎出现瓦解的希望。

于是在数据公布后,美国三大股市,全部高开,美债收益率下跌,美元指数走弱,全球货币汇率集体升值,一切向好。

但美联储终究还是那个难以捉摸的美联储,正当市场预期美联储即将转鸽时,美联储很快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本次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重要的是点阵图:

6月议息会议点阵图显示,今年降息次数已经调整为了一次,19名官员中有11名认为今年最多只降息1次,剩余8人预期降息2次。

除此之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罕见地对点阵图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似乎已经彻底“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从点阵图可以看出,美联储预测的“中性利率”也已从2.56%提升至2.8%,对于当下的通胀控制仍有隐忧。

换句话说,尽管5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期,但下降幅度却不能满足美联储的期望,于是降息预期再次被推迟。

当然了,反向推理,美联储本身就是预期管理大师,为了防止资产价格出现井喷式暴涨,通胀卷土重来,适度打压市场预期,防止市场对于降息过于乐观,也在情理之中。

而这也是美联储的“反人性”之处:

每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总会突兀地站出来泼一盆冷水,反过来当市场万念俱灰之时,美联储又可能由鹰转鸽,给人的感觉十分割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

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元作为事实上的全球货币,美联储一家的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经济会造成显著影响。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美联储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掀起“美元潮汐”,曾数次收割全球,转移自身的危机。

不过,美联储曾经无往不利的收割策略,这次却面临失败:

尽管已经疯狂加息两年多,但除了有限的几个新兴经济体之外,还并没有抓住一条“大鱼”。

于是这次美联储释放鹰派预期,再次推迟降息,其实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不到黄河心不死,为了顺利割到韭菜,不惜继续将利率维持在历史高位,再一次将镰刀挥向全球。

一方面,美元维持高利率,将对所有非美货币持续构成显著压力,美元走高。

比如前段时间的“亚洲货币保卫战”,包括日元、韩元、印度卢比在内的诸多亚洲货币,均出现大跌,日元汇率更是数次刷新34年来的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回收全球美元流动性,将直接导致其他市场资金减少,乃至于出现资金外流,导致本国资产价格大跌。

比如现在的越南,由于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股市暴跌、汇率疯狂贬值,越南总理阮晋勇甚至公开表示,越南已经陷入经济危机。

只不过,说到底美国一直以来最大的目标都是东大,但我们见招拆招之下,双方各有胜负,美联储收割并未成功而已。

如今美联储再次推迟降息,试图进行新一轮的收割,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提起万分警惕。

骑虎难下,美联储还能硬撑多久?

骑虎难下,美联储还能硬撑多久?

早在去年年中开始,市场上就出现了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尤其到了去年年底,一度有人认为最早于今年3月份,美联储就将开启降息周期。

而之所以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降息不止对全球经济是个大利好,对于美国而言,也已经接近“非降不可”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元利率维持在高位,美债收益率上升,直接导致美国财政利息支出增加,偿息压力大幅加大。

目前美债规模已经飙升到了将近35万亿美元,每年仅利息就高达万亿美元,占到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将近四分之一。

再加上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愈发严重,财务状况本身就不乐观,美债偿息压力加大,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为了避免美债彻底走向失控,降息几乎已然成为了美联储的必选项。

只是从目前来看,美联储似乎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寄希望于收割成功,到时候掠夺他国财产,转嫁自身的危机。

也正是因此,我们更需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无论美联储接下来准备将收割进行到底,还是打算来个“突然袭击”,随便找个台阶开始降息,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降息好似6月的天气阴晴不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改变。

不过美联储疯狂加息两年多,我们也已经熬过来了,还会害怕降息再推迟几个月吗?保持耐心,黎明终究会到来。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