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作为14亿的人口大国,可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在走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979年我国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晚、少、孕"的口号来主导生育新理念。

起初,这一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曲折重重,遭到了不少民众的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祖祖辈辈延续的"多子多福"观念影响下,很多家庭仍然坚持多生育,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为逃避计生惩罚而"暗地里生孩子"的现象。

时至今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徘徊在14.12亿左右,人口增速前所未有地放缓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人们开始松一口气之际,联合国的一份最新报告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只有13亿,而到2100年,这个数字甚至会进一步缩减到10亿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大幅度的人口下降,对于曾经人口"过剩"中国来说,着实让人难以想象。

那么我国人口规模是否真的会像预测的那样持续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育率连续下降

说到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根源,我们不得不从如今的社会现状讲起。

如今的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我国也从一个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逐渐步入了工业化、现代化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增高,更是有许多年轻人因压力导致了“厌婚”、“恐婚”的现象,而在他们心中仿佛更享受“单身经济”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面临新兴领域,所带给年轻人的压力更是非常严重,在工作中经常因为工作忙不完,以及领导要求的任务量完不成,导致加班加点的工作,甚至到了周末都难得能够完全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城市不一样,所面临的物价也都是不一样的,许多大学生一毕业都想着去北上广等城市发展,可在这些城市发展,随着物价的升高,对他们生活中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背上了房贷、车贷,而这些还没有算结婚生子呢。

如果生了孩子,那么自己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会下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诸多现实负担的夹击之下,当代年轻人对于生育的热情正在日渐降温。

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家庭结构,也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顾虑和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育率持续下滑,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下降的影响

显而易见,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并非越少越好,也并非越多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味追求人口红利,很可能会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但人口的持续下降,同样会给国家的长远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挑战。

每个国家都有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加剧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独生子女家庭也随之增多,在未来也许“4-2-1”的家庭格局会逐渐成为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缺乏足够的财政保障以及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因此也加重了年轻人们的养老负担,甚至有可能会让自己家的老年人陷入失养、困养的尴尬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老龄化,人口持续下降的问题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在社会上劳动力一直都在走下滑路,而劳动力的减少也将影响着我国经济体的发展。

甚至可能会阻碍产业升级和转型,毕竟所有领域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劳动力作为运作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人口下降必定会对国防实力有着一定削弱影响,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历程,人口数量及其带来的人力资本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旦人口规模持续减小,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防建设和领土防守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的大幅下滑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政府应对措施及效果

面对我国老龄化的上升以及生育率的下降,联合国更是给出了一定的数据来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联合国官方给出的人口数据预测,截止到2050年,我国人口规模会一直保持持续下降趋势,而作为邻居的印度将会仍然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并且人口规模将达到16亿。

文章信源:超越中国成第一人口大国?问题是印度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2023-04-20 09:35:40来源:第一财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些年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扭转被认为将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的人口危机。

2015年底,中央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放开二胎首两年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全国新出生人口数字并未出现大幅增长,于是,从2018年开始,地方政府启动了更为雄心勃勃的生育鼓励计划。

以上海为例,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子孙"新政,包括父母可分阶段领取不超过6万元的生育补贴、产假延长至6个月、免费接种9价HPV疫苗等。

文章信源:我国出生人口为何持续下降?未来平缓下降趋势的关键是什么?权威分析来了——人民网,2022年1月20日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干脆直接对三胎家庭发放现金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措施看似给准爸爸妈妈带来了诸多实惠,但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冷淡,上海新生儿出生数在2019年仅有16.9万人

而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许多打工人都表示这自己勉强可以承受得起二胎的开销,但是后续的花销却令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学习上就要花费几十万。

除了教育成本之高,在一二线城市挤房、扩大居住面积仍是普遍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即便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降低了部分生育成本,但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支出却是阻挡在很多家庭面前的"拦路虎"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留住人才,最近几年也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育儿补贴"福利,但从实际效果看,大多数员工对此并不十分买账。

文章信源:工人日报:鼓励职场女性生娃,靠发育儿补贴够吗?——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人口政策虽然重要,但如果与公众生活实际脱节,对于刺激生育难免是"杯水车薪"

政策制定者固然要全局考虑,树立一些务实前瞻的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切实为民众"减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是化解人口老龄化、缓解生育率低迷的根本之道,否则,单凭鼓励生育的优惠措施,难以取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