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海变幻莫测的局势下,两岸关系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目光。最近,台海局势的紧张程度似乎又有所升级。解放军的行动和台军的反应,外资的撤离,以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表态,这一切会让台海局势何去何从?

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近日的表态,似乎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台军在面对解放军的行动时,已经做好了自卫的准备。顾立雄声称,只要解放军军机、军舰进入台湾“12海里海空线”,他就可以下令“台军行使自卫权”。然而,这种看似强硬的立场,实际上却透露出台军的某种“主动后撤”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月份时任台“防务部门”负责人的邱国正,对“第一击”给出具体解释,表示大陆军机只要跨过“24海里海空线”,他们就可以“行使自卫权”。但顾立雄的发言却强调的是“12海里海空线”,显然,台军已经做出了“后撤”的动作。

台军这种妥协,其实是解放军在台海持续行动的作用。不久前,解放军出动38架次战机“巡航台海”,其中三架次军机直接进入了台防务部门所谓的“北部应变区”。按照这一距离,解放军军机只需两分钟就能飞抵台北,这一动作,无疑让邱国正给的“定义”变成了一张废纸,而台军也因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岛内十分清楚,若是选择坚持之前的“24海里底线”,他们将被迫和大陆面对面交手。在任何实力都比不过大陆的情况下,台当局自然不敢妄动,只能选择后撤来尽可能稳定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台海局势的紧张,也引发了外资的大规模撤离。据岛内媒体报道,岛内一些股份都出现了暴跌情况,外资纷纷选择撤离以及时止损。而外资的撤离,无疑给台湾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考虑到都发生在赖清德“赢得了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外资的撤离,是否与赖清德的立场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在赖清德发表所谓“两岸互不隶属”言论后,就引起了大陆的激烈反应,外资也十分担心赖清德以后会变本加厉激怒大陆,甚至导致战争的爆发,最终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因此纷纷将资金撤离台岛。

看来解放军钝刀子割肉还是起了效果,台军后撤12海里,大批外资加速离台,都是在担忧岛内分裂势力彻底激怒大陆,并引起大陆的重拳出击。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赖清德在近日的公开讲话中,态度都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似乎在向大陆释放某种信号。

赖清德表示,愿意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加强两岸之间的对话交流。作为一个一再宣扬分裂的人,赖清德罕见主动请求与大陆对话,这到底是真心想要改善两岸关系,还是只是其用来让大陆放松警惕的战略调整。

事实上,赖清德的对话请求,并不意味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在赖清德发表分裂言论后,解放军就展开了“联合利剑-2024A”军演,同时大陆有关部门还宣布要暂停ECFA协议中的部分项目,这给台当局带来了军事、经济上的“双重压力”。赖清德现在主动向大陆示好,就是因为看到大陆动了真格开始着急了,想主动示好给大陆放个烟雾弹,缓解一下这种压力。

再者说,赖清德在寻求和大陆对话的同时,还设置了各种前提和条件,可见其想要将台湾分裂出去的野心仍然没有改变。

然而,在当前的台海局势下,所有人都清楚,两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统一。赖清德还在寄希望于“以武拒统”,“倚美谋独”,这就是在白日做梦。赖清德如果还要一意孤行,只会让两岸同胞对其更加厌恶,也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而这一局面可能造成的最终结果,并不是赖清德可以承受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