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创立的ISW“战争研究所”网站从俄乌全面冲突开始后一直聚焦相关局势,该网站于近日刊载了有关俄乌战争前景的评估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正在准备与北约之间爆发的常规战争,其经济也转入战时轨道。

这篇文章认为,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将是俄军与北约开战的前提条件,“届时得到极大扩充的俄军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部署军队,从整个东面威胁北约国家”。文章多次强调,为了避免俄军取得上述优势,必须“保卫作为前哨的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推断除了西方习惯性地渲染“俄罗斯威胁论”以外,也的确有一些可分析的地方,这代表了北约对欧洲局势的设想。

第一,许多人认为,俄军和北约之间因为都拥有核弹,不会爆发战争,因为这可能导致战火向核战同归于尽的失控方向跌落。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设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苏军和北约研究过。双方都得出结论:使用任何级别的核武器都可能给对方释放错误信号,进而导致全面核大战—这最终会导致双方的彻底毁灭。

要预防上述情况,必须尽可能避免越过核门槛,用常规战争的方式逼迫对方就范。而在常规战争中双方会遵从一种默契:只要对方没有迈过核门槛,为避免同归于尽,己方就不会使用核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冷战后期,苏军和北约军队都着力发展常规兵力。到20世纪80年代,苏军师和集团军下属的火炮管数比起60年代翻了一倍,装备新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并提出“战役机动集群”理论,试图利用装甲集团的纵深突破割裂北约防御、争取在美军大规模增援欧洲前用常规手段结束战争。

美军则针锋相对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使用利用强大的空中力量,在常规战术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配合下,迟滞甚至摧毁苏军后续突击梯队的攻势。冷战结束后,上述战法和思路并没有被放弃。也就是说,如今的继承苏军衣钵的俄军,和老对手北约之间,的确可能在不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战争——甚至是高烈度的常规战争。不过到那时候,军备松懈已久的“老欧洲”德、法、英等国,真的可以对抗经历了战火锤炼、兵强马壮的俄军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美智库认为俄罗斯准备向北约开战的前提是取得在乌克兰的胜利,换而言之,目前的乌军情况不容乐观。这的确是现实。在经历了两年多战火后,乌克兰尽管仍坚持抵抗,但有生力量、技术装备、士气都受到很大损失,面对俄罗斯连续不断的攻势还能顶住几个回合是个未知数。认为俄罗斯准备与北约开战,也是西方对乌克兰失败的一种提前准备。

第三,美智库的分析文章认为,俄经济已在对乌战争中逐步转入战时轨道。其军工产能持续膨胀,经济情况也好于西方的预测。那么可认为,北约已承认对俄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取得的效果很有限。俄罗斯的工业和经济没有如同西方所预测的那样垮掉,而是适应了战争局势的需要,十分稳固。文章还认为,一旦俄罗斯取得在乌克兰的胜利,将得到大量人口和工业产能的补充,进一步增强其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美智库的分析文章号召“保卫乌克兰”,本质是对北约集体防卫缺乏信心,希望把威胁推开。试想,如俄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后,后续在局部—而不是全面在某个地方与北约成员国爆发军事冲突。比如波兰的东部,比如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美国真愿意为了这些在其核心利益圈之外的地方,仅为了“盟约义务”而与俄罗斯开战么?

那么如果不敢,其盟主地位自然也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