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各地都有不小的查税的行动,电商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甚至有传言称,企业遭遇到倒查几十年的税务稽查。湖北宜昌回应了这一传言,但是,事实就是企业从1994年的税收问题都在这一税务稽查中被处理了。

宜昌的回应,未能消除大众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行动危害性极大,它忽略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

中国的税制,可以说是全球最高税率的税制之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国的国情是,在过往的四十年的发展史中,实际上大量的企业没有按照这个税率进行交税。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就是事实上的低税率带来的。

这一点,各地的税务机关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他们知道,严格按照税法征税,只会打击当地的经济。对于急于吸引企业的地方主官来说,他们也不希望严苛的税制实施下去。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还推出低税模式吸引企业来投资,或是用另类的方式,比如给免费或低价的土地。

上海吸引特斯拉过来投资,就是这种方式。土地是几乎免费的,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上缴一定的税收,那么土地就可以低价甚至免费供给,这也是一种减税的方式。

这是中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潜规则。

如果严格按当下税法的税率去征收,可以说,绝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出现,很难赚到钱。

比如,增值税,这个税收不管你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都要征收。每销售一份产品,就要征税,这对于初创型企业极不友好。

再比如,中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达到了45%,也即,那些高收入的群体需要将一半的收入上缴财政。

这种高税率当然影响经济发展。

比如,大湾区引进香港人才,就采取了15%的最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如果是45%,高端人才谁来你这里工作呢?

人长了脚 ,企业也长了脚。

越南长期对三星等大企业免征税收,现在也只收5%的所得税。

那企业凭什么不去越南呢?

这是所有的政府都明白的一件事,高税率一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影响资本投资。

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除了上市公司比较按规范缴税,大部分普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严格的税收监管。

这也就形成了中国特殊的税收结构,主要的企业税收来源于大企业、国企,大量的中小企业缴税其实是不多的。

对于中小企业,近年来,的确推出了特殊的税收模式,比如增值税只收1%。

但倒查几十年的做法,是极为不妥的。

特别是以这种高税率来倒查几十年,结果是这些企业的利润是远低于应缴的税款的,更何况,还有滞纳金和罚款。

中国不能学习欧美那一套税收体系,不能将中国的国税局变成美国国税局那种人人害怕的机构。

经济发展不是为了税收,而是为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无数中小企业主,是根本无法承受在这种超高税率下的倒查的,这只会带来大量的破产,以及大量员工的失业。

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那么要做的是降低税率。

当前税制的税率加下严格征管,那就只有一条路——经济衰退。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是一个现实。

但历史以下,应对财政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员减支,减少事权,精简机。

中国说精简机构多少年了?四十年来一直在说。

但在最近公布的公积金2023年度报告中显示,光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缴纳公积金的人员就高达4835万人,再加上国有企业3054万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就接近八千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裁减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才是应对财政困难的最好手段,而不是查税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教师发不出来工资,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下海,在九十年代后,让国企工人下岗,这都是减支应对财政危机的正确手段。

如果我们走向了查税增加财政收入这一条路,那么,还怎么叫改革开放呢?

改革开放,就是简政放权,减税减管制,让市场中的人们自负其责,让市场活力自动出现。

税收是一种管制,严格执行,并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将税收严格收取当作法治的一部分,是完全错误的。

宽松税制,低税率,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空间,才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越是在经济困难期,越要保市场主体,越不能搞强征管。在打击犯罪上,应该严格,应该争取不错过任何一个反社会分子,但在税收征管上,放松一点,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什么坏事。

甚至可以出台这样的规定,超过一定时限,就不再追缴,这样市场才会有信心。当然更重要的是降低税率。

我们不能天天喊要改革开放,但各地政府干的这些事,全部逆市场化的,是与改革开放、激活经济主体是背道而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开始学习:

已更新书籍:米塞斯《奥派六课》,米塞斯《民族、国家与经济》,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现在正在更新图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