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主席逝世三年前,面对一位上将质疑军区对调的命令,主席却突然说起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件小事,询问对方的意见。

主席这一举动是何用意?当时整体的故事背景又是怎样的?事情后来的发展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旋风司令

上面说到的这位上将便是韩先楚,他是众所周知的“旋风司令”,以抗战时东北地区的艰苦鏖战,带兵飞渡解放海南岛,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表现闻名于世。

1955年,他位列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5位将军之一。

都说军令如山,那么这样一位战功显赫、为国为民的大将,为何会对军令调动表现出不满情绪,是他本人的问题,还是这道军令确实不太合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先楚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本来只是湖北红安县一个贫苦家庭的放牛娃,做过篾匠和短工,后来受到革命思想的感召,参加了农民起义,随后参军,在部队中步步高升,终于坐到了司令员的位置。

他很有自己的性格,还曾违抗过彭德怀的命令。那是1936年,彭德怀带着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团西征,韩先楚指挥红七十八师在北路单独行动。

他到定边的时候,给彭德怀打了报告,让他评估要不要攻打,这是陕西榆林下面的一个小县城,里面有国民党的部队,如果攻打,很有可能歼灭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犹豫,觉得贸然攻打,要是失败了,可能会影响大局,就让韩先楚先放放,继续前进。

但是,韩先楚听命,心想不打还是太可惜了,以后再打肯定会付出代价,便违抗军令向定边发起了进攻。

有了这次违命操作,也就不奇怪韩先楚会在军区调动中大胆地表现出不满情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区对调的想法是在1973年12月18日人民大会堂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主席先是对叶剑英元帅说了,元帅表示同意,周总理的意见也是支持的,叶剑英元帅便在会议上对各军区的司令员说了这件事。

主席说过:“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好,油了。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不那么容易吸收新鲜事物。换一个地方照样是革命。要革命在哪个地方都可以革。”

这么来看,军区调动是好事,那么韩先楚为什么会不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