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我们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里就提到降成本,降的是什么成本?是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而制度性交易成本里面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税费。”6月16日,在ESG高层论坛暨中央财经大学ESG研究所成立大会(以下简称“论坛”)现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作主旨演讲时表示。

马海涛表示,现行财税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约束和激励企业行为两个层面,一方面通过征收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引导企业统筹自身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开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方式降低企业绿色发展成本,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通过税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双向调节,引导企业把握绿色发展机遇,承担环境责任。

近年来,为推动企业自觉践行以ESG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税制建设成为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目前中国已构成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以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为辅助,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5大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马海涛表示。

而随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被提上日程,未来完善绿色税制体系建设还应聚焦哪些关键节点?

马海涛建议,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从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环境表现的角度加以考虑,包括推行现行税收制度的“绿化”改革,建立健全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着力推动电力、工业、交通部门等排放量较高行业的绿色转型,拓展绿色税收征税范围,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规则制定,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以电力部门的绿色转型为例,马海涛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税税率,从税收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开展改革,一方面适当提高煤炭资源的资源税税率,减少火力发电,另一方面对绿色减碳开采资源方式给予资源税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针对交通行业的绿色化转型,马海涛表示,未来可以从完善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着手,通过区分燃油种类、对碳排放量高的燃油征收更高税率,进一步推动燃料低碳转型,同时在税收激励层面通过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或消费者采用更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