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韬光养晦,避美国锋芒

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现代化之父,在其政治生涯中,不仅引领新加坡走向繁荣,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他的洞察力与战略远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5日报道称,早在2006年,也就是18年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光耀就针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个富有预见性的警告,强调保持谦虚与和平姿态,对于中国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

他指出,中国若要实现真正的复兴,至少需要三十年至五十年的持续努力与自我完善,这一过程需低调行事、勤勉发展,而非急于展示力量,避免过早地与美国形成直接对抗,因为这将预示着不幸的开端,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李光耀的这一观点,反映出他对全球权力平衡的理解,虽然站在中国的角度,未必完全正确,但至少反映了部分事实,而且有些情况,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正在发生或已经开始。对此,我们应以理智和包容的心态,重新审视李光耀十八年前的建议,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节奏,洞悉外部环境的变化。

李光耀认为,尽管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可能面临挑战,但其在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长期优势,并非短期内能够被其他任何国家所超越。美国作为地球上长达七十余年的主导力量,其影响力根深蒂固,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继续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对于任何新兴力量而言,立即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不仅不切实际,还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压力和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中国,李光耀明确指出,经济的快速增长,虽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但绝非充分条件。中国要想在全球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实现智能发展,即在各领域都能够自主创造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这不仅意味着要在硬件设施上追赶,更要在软件层面,如教育、科研体系和创新环境上,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中国愿低调发展,可美国穷追猛打

李光耀的上述论断,已经基本被中国实现,而且实际情况证明,中国近二十年以来的发展,要远比他预期的更好,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光耀指出,美国必然会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中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维护国内和谐与国际稳定,为中国的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

不得不说,李光耀的这个论断,也非常准确。

时光流转,近二十年间,世界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迁。李光耀的部分预测得到了验证,同时,新的变数也不断涌现。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复杂,从贸易摩擦到技术竞争,再到地缘政治的博弈,两国关系的张力与合作并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态平衡。然而,李光耀的告诫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在面对超级大国美国时,中国应当保持谦逊,正视双方存在的差距,通过内部改革与创新,加速发展,力求在关键领域实现赶超。同时,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是中国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望未来,全球秩序的重塑不会一蹴而就,美国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状不可改变。中国乃至其他新兴国家,通过持续的努力、创新与合作,完全有可能逐步改变力量对比,塑造更加均衡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李光耀警告中国必须保持谦虚,保持和平发展的姿态,但是他忽略了美国对此过程的反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算起,中国已经保持低调和谦虚近40年时间,然而美国打压与封锁的手段,几乎从未停止过,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明目张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李光耀的说法,中国保持三十到五十年的低调发展之后,再展示力量的判断来计算,现在这个时间点刚刚好。从这一点上来说,李光耀的预判是准确的。因为他很清楚,中国作为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不可能久居人下,更不可能容忍美西方国家骑在中国头上作威作福。新仇旧恨,是时候好好做一个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