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号,印度大选尘埃落定,莫迪彻底坐实了总理的宝座,随后,新一届印度内阁部长确定,是上一届莫迪手下的原班人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原班人马就职,莫迪似乎在向外界释放着这么一个信号:在新一届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印度将延续现行的外交、经济以及国防政策。

但这种政策的延续,是印度最好的选择吗?我看未必。

莫迪虽然赢得了今年的印度大选,但他所在的印人党却遭遇了重挫,莫迪不得不借助全国民主联盟的力量组建新政府。换句话说,莫迪政府虽然仍具有政策的主导权,但却丧失了部分决定权,这对于莫迪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退步。

在这件事上,西方舆论难得说了实话。

很多美国媒体,针对莫迪大选受挫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不少就针对莫迪的民族主义和经济改革政策,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莫迪的日子,并不好过。

事实上,莫迪现在的位置的确很尴尬,表面的风光背后,是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当其冲的,就是莫迪历次上台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导致了印度内部矛盾的激化,社会底层的矛盾或许不会对国家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依附于莫迪的民族主义政党,很有可能会成为莫迪的“绊脚石”,最终拖累整个国家的发展。

这就是莫迪最尴尬的地方:想当总理,就要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想发展,很可能就会站在民族主义的对立面。

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了国际投资者对印度的怀疑。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很多投资者,正在对印度失去信心。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对标中国进行发展,在经济、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很多国际资本对印度也是青睐有加,富士康、英特尔、特斯拉甚至某些国内的公司,都对印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投资建厂。但这些公司在近几个月纷纷停下了对印投资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不仅是跨国公司对印度恶劣投资环境的担忧,更多的,是对莫迪政府能否改变这种恶劣环境的怀疑。

仅仅是降低关税这一点,莫迪就要动很多人的蛋糕,更何况,印度的问题,远不止高昂的进口税那么简单,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关系的重塑、土地问题的根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每一项都是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改革的国家大事,莫迪能凭一己之力解决吗?

莫迪原班人马组建新政府,实际上就是印度政府无能为力的表现。但选举遭遇重挫是既定事实,莫迪不去思考如何做出改变,那印度未来的路会步履维艰。

这对我们中国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跨国公司,想必都已经清楚,能提供优惠政策,同时有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完整的产业链,还能保障能源供应的国家,放眼全世界,中国是最佳选择。

莫迪的风光又还能撑多久?美国在关键时刻是会雪中送炭还是会落井下石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