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科技“闯入”美方的舒适区,“领先1-2代”的眼看不保,为赢得对我国的战略竞争创造条件,这些年美方在科技领域对我国展开了多维度的“围剿”,而半导体则成了美遏制中企的核心。

从硬件断供,到EDA设计软件、ARM指令集架构,再到芯片制造设备,他们将“科技霸权”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更让国人无语的是,美联合日、荷兰达成了“三方协议”,试图控制全球光刻机的流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限制23种芯片设备

不过荷兰为避免失去中国市场,一直在积极游说保留出货许可,但核心技术独立、自成一派的日本,却铁了心做“遏华先锋”,积极响应美方号召。

去年3月,日本率先对华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6大类23种芯片制造相关设备,其中涉及到了芯片的清洁、光刻、蚀刻、检测等设备,随后还追加了蚀刻液、氟化氢、聚酰亚胺等芯片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半导体材料。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日本这一系列的操作,不仅是作茧自缚,更容易引起来自中企的强烈反制。然而一则数据出台,情况或许出现了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设备涌入中国

根据《科创板日报》公布的,连续三个季度,日本出口的半导体设备,超过50%卖给了中国。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半导体设备及设备零部件,显示面板设备等,对中国出口额同比暴增82%,合计人民币240亿元左右,达到了202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推动集成电路的国产化,今年第一季度大量设备从海外进口,两者是否存在一定的矛盾呢?其实不然,反而反映出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芯片市场,尤其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市场对芯片需求非常旺盛,芯片缺口也较大,需要全球范围的资源与技术支持。但在芯片制造设备行业发展本身就较为缓慢,短期内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紧迫的需求。

由于美方对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实施出口管制,许多厂商存货环比有较大增长,今年1-4月份国内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高达104.87亿美元,同比增长88%。既然设备进口额大幅增长,配套的设备、设备零部件,甚至半导体材料,自然也会迅速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有着高达30%左右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而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家中,日本有许多企业位列前茅,尤其是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前十名中,就有4家日本半导体企业。

中国企业该重视了

虽然日本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但在利益面前,许多日企却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立性”。但此事却让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市场该重视了。

日本设备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确实可以推动芯片的自给率,但我们切不可重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积极引入海外技术、设备的同时,应该学些更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推动自身在半导体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提升自身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自给率,从而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下,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此事,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