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也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罗荣桓的离去,对于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一时间许多人都沉浸在悲伤中。

在罗荣桓诸多老战友中,最难过的无疑是毛主席,自打罗荣桓因病住院,毛主席就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病魔就夺走他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痛万分的毛主席,含泪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并在诗文最后,发出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感慨。

罗荣桓不单是国家的柱石,还是毛主席颇为赏识、信任的人。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他的祖父早年曾努力读书想要考取功名,奈何屡试不中。

后来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差,罗荣桓的父亲为一家人生计,不得不放弃家里读书的传统,跑去经商,这才让家里条件渐渐好转起来。父亲自己虽然没能沿袭传统,但在一家人的生计有所好转后,他十分重视对罗荣桓的培养。

8岁的时候,罗荣桓就被父亲送去了私塾念书。由于家里一直都有读书的习惯,罗荣桓早年就读过一些书籍,他也十分聪慧,进入学校后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后来,罗荣桓转入罗氏岳英小学读书,校长十分喜欢这个学生,还亲自为他取了罗荣桓这个名字。

罗荣桓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长沙的中学念书,来到大城市后,罗荣桓依旧没有松懈。不过,除了读书之外,他还接触到了大城市里面的许多新东西——比如在湖南各地流行的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等地许多学生都受此影响,开始组织学生运动,积极参与到革命事业中。罗荣桓接触了这些后也转变了自己的思想,也开始参加学生运动。不过频繁参加罢课等行为,让罗荣桓与家里的矛盾越来越大。

他的父亲并不能理解儿子的这些行为,罗荣桓也对家族那种封建传统的思想感到不满,两边的隔阂越来越大,最终罗荣桓决定离开家乡前往北方求学。

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可这一路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定。罗荣桓决定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在青岛完成了学业后,他在不久之后就返回家乡开始组织农会。

1927年,罗荣桓正式入党,随后被组织派到通城等地组织农民运动,后来他还参加了鄂南暴动。可惜,受到大革命失败的影响,暴动之后的革命队伍受到巨大打击。

罗荣桓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并没有被失败动摇,相反罗荣桓通过这次的失败,反而对革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农民自卫军的众人想要找一个人帮忙保管自卫军装在皮箱里的一箱现金,他们就发现罗荣桓是有文化的大学生,非常适合这个工作。

罗荣桓爽快的接下了这个任务,随后他们的部队从通城向修水转移的途中,罗荣桓一个人负责部队的现金,经常要提着沉重的皮箱子跟着部队走,显得十分吃力。

这时,有两个自卫军的战士就走了过来,对他说道:“先生,你辛苦了,我们来帮你提吧!”不由分说便把箱子夺了过去,罗荣桓看这两人是队里的战士,便松了手。等到宿营时,那两个人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由于对于革命队伍里战友的信任,一向谨慎的罗荣桓犯下了这个错误,正是这件事让他意识到,革命的队伍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革命的,他想要打造一支真心参与革命的队伍,而老天也成全了他。

罗荣桓虽然丢失了现金,但部队还是顺利抵达了修水,他们这一百多号人,正好赶上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罗荣桓的部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之一,正是这次起义,让他与毛主席相识,两个人自此成为亲密的战友。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带领部队一路转移,他们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重重围剿,一开始许多部队都打了败仗。这让很多人开始动摇,一路行军出现了不少逃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为了打造一支坚定的革命武装,开始了伟大的三湾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那时起义部队经过一系列失败后,兵力不足千人,连总指挥卢德铭都在战斗中牺牲,部队的士气十分低落。想要推行这些改革,自然是十分困难,关键时刻,罗荣桓坚定站了出来,他选择支持毛主席的决定,自己坚定留在部队里,决定一直跟着毛主席走下去。

就这样,在毛主席等人的推荐下,罗荣桓成为了红军中第一批连队的党代表之一,他也成为毛主席的得力干将。部队上了井冈山之后,两人的合作更加默契,逐渐将根据地发展壮大。

古田会议后,毛主席极力推荐罗荣桓担任红四军前委委员,并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党代表,随后又任红四军政委。正是通过毛主席的不断提拔,罗荣桓迅速成为了红军中的重要将领。

有趣的是,有人不理解毛主席为何会这么看重罗荣桓,还一直推荐罗荣桓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毛主席听到后,笑着说道:“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呢?就是因为他老实。”正是从这开始,罗荣桓老实人的形象就开始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毛主席的一生提拔过无数的人,事后这些人的表现都印证了毛主席的选择是多么正确。慧眼如炬的毛主席,自然不会单单因为一个老实,就提拔罗荣桓。更何况,毛主席所说的老实,也并不是字面意义上。

两人从秋收起义开始合作,一直到后来井冈山,再到苏区以及长征。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团队内部发生过许多的事情,毛主席也曾遭遇过低谷与背叛,可无论发生了什么,罗荣桓都始终没有改变。

他一直对是与非这些问题看得十分透彻,哪怕是应对党内复杂混乱的局面,罗荣桓也能一眼看破问题的本质。因此,他始终站在毛主席这一边,一直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

他的坚持,让他受到了不少打压,原本在前几次反围剿中,罗荣桓展现了出色的能力。他不但能负责军事,指挥部队带兵打胜仗,还成为了红军政工的核心人物,带着部队在根据地内打土豪分田地,坚定执行毛主席的政策。

通过这些努力,罗荣桓不但带兵多次击败国民党军队,还慢慢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的队伍。可随着第四次反围剿后,党内出现了一些问题,罗荣桓受到牵连,被迫离开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罗荣桓改任总政的巡视员和动员部长,仍然老老实实工作。他在一个地区领导扩大红军,三个月完成扩红三千人的任务,受到中央的表彰。看到罗荣桓经历大起大落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完成工作,毛主席十分高兴。

对于自己的这位爱将,毛主席也是十分上心,可毛主席这个人凡事还是以工作为重,许多时候就只能“委屈”一下罗荣桓。

——1937年5月16日,经人介绍后,罗荣桓与林月琴在延安结婚。就在他刚刚结婚,罗荣桓就接到了任务,要带领政治部的少量部队前往阜平一带发展。

毛主席也知道这么做有些残酷,他特意见了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说道:“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可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已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当然,老实人免不了受人欺负,这也没有什么,历史总会正确评定人们的功过是非。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共产党人都要做老实人。”

林月琴没有想到,罗荣桓在毛主席心里这么特殊,她也为丈夫感到高兴。毛主席也曾顾虑,觉得立即让罗荣桓去前线,是不是有些不太好,但林月琴坚定对毛主席表示:他们会为了革命事业,坚决服从组织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月琴回去后不久,就告诉丈夫毛主席的这番话,罗荣桓听后内心十分感动,他带着毛主席的嘱托离开了延安。此后,罗荣桓从晋冀到山东,完美完成组织的任务。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山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还发展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

但遗憾的是,正是在山东工作的期间,罗荣桓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1942年全国的抗战形势十分严峻,山东也进入到了最艰苦的一年,罗荣桓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他一点都不敢松懈,可长期的劳累,再加上精神紧绷,使得罗荣桓得了尿血的病,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可根据地的医疗条件糟糕,根本查不出病因。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关心他的身体状况,经常写信询问罗荣桓的情况。

起初,罗荣桓还能带病坚持,可越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中央只能安排其他人分担罗荣桓的部分工作,毛主席考虑到罗荣桓在山东没有办法好好治病,就特意安排他到了淮南新四军的驻地,请留在军中的奥地利专家帮他看病。

罗荣桓被检查出肾脏发生了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可随后山东遭到国民党军的攻击,罗荣桓顾不得身体,短暂休息了一阵就急忙赶回了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么一直坚持了几年,随着抗战的胜利,山东根据地对于未来全国的形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罗荣桓却很难再坚持下去。

长期带病工作,已经拖垮了他的身体,尽管毛主席想要先撤下罗荣桓,暂时安排其他人顶上去,可敌人根本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为了应对蒋介石的攻势,中央决定让罗荣桓带领山东军区6万多精锐进入东北主持工作,罗荣桓虽然坚决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但还是极力推辞,要求不让自己担任部队的主要领导人。

于是进入东北后,罗荣桓先后与林总等人搭档,带领东北的军民从10万人,发展出了百万野战军。虽然罗荣桓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行,但在东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让他的身体恢复了不少,这让他能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他的病情还是有所反复,建国后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经常要去军委开会。毛主席怕他身体撑不住,就写信告诉他:“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几年后,罗荣桓主动请辞,离开了总政治部,毛主席为了他的健康,批准了这个申请。1958年,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罗荣桓与妻子一起来到成都开会。

此时他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毛主席便让他不要强撑着开会,可以退席,在宿舍看看文件啥的。罗荣桓听了毛主席的建议,和妻子一起在金牛坝招待所的院内散步,夫妻两人走着走着,就正好碰到了同样散步的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林月琴后,又想起1937年跟她的那次谈话,他笑着对林月琴说道:“还是我当年说的对吧,我们这位病号可是老实人呀!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幸的是,毛主席最欣赏的这位“老实人”,还是在几年后因病离世了。后来,人们看到了毛主席为罗荣桓写悼诗的原稿,毛主席写到最后,手已经控制不住开始颤抖。

可见罗荣桓的离去,对于他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资料来源:《缅怀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