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数学竞赛之后,干翻了众多名校生的“天才少女”姜萍,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

中专生击败名校大学生这种堪比爽文的剧情,天才被社会埋没的叙事,话题指数爆表。

于是各路媒体都变成了他们当初大肆抨击的样子,为了流量,连底线都不要了。

姜萍上热搜之后,网友们惊叹她数学天赋的同时又发出疑问,为什么不上高中呢?

一时间各种传言满天飞,有说她偏科严重其他科成绩不好,导致没考上高中被分流的,有说她是因为家庭贫困选择读中专的。

6月14日下午4点多,有媒体报道,姜萍的初中涟水县义兴中学校长回应称:

姜萍同学当时在学校成绩比较优秀,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但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姐姐比她早一年考上高中,她便放弃了去读高中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的说法,似乎证实了姜萍是出于家庭条件考虑,这才选择了上中专的传言。

但是当天晚上8点,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其他媒体的报道给“辟谣”了。

记者联系了姜萍所在村的孙书记,孙书记表示曾问过姜萍的父亲,得到的回复是:

既不是因为偏科,也不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上学的钱还是有的。

按这个消息,姜萍自己的成绩考得上高中,家里的条件也能支持她上,就是因为她自己想上中专。

6月15日,有记者联系上了姜萍的初中老师,得到了这样的消息:

中考成绩出来后,姜萍被一所四星级高中录取,但她没有去读,而是选择了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结合网友“考古”找到姜萍621分的高考成绩,以及当地一些网友的说法,基本上可以判断姜萍是能考上高中的,尽管能上的学校不是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关于姜萍为什么不上高中的疑问还是没有答案,究竟是家里条件不好,还是因为她自己真的不想上?

6月15日,有记者探访姜萍的老家万民村,在姜家门口遇到姜萍的一名亲戚,该亲戚透露:

姜萍姐妹很懂事,两人均考上了高中,最终还是选择上中专,想学点技术,提前进入社会。

可是这篇报道中又提到,“尽管在中专就读,但姜萍还一直有个大学梦”。

一个有“大学梦”的孩子,却“想学点技术,提前进入社会”,能是什么原因?

6月16日下午,有媒体报道“姜萍趁着暑假连打3份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同样还是这天下午,又找到了姜萍村里的一位姓孙的村民,该村民透露:

她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晚上,某媒体报道,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

姜萍确实可以被当地一所高中录取,但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姜萍的姐姐曾向自己就读的涟水中专教师反映,询问能否减免学杂费,最终,姜萍选择了进入涟水中专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村干部还透露,姜萍家“条件不算好”,“村委会已提交姜萍父亲‘低保’相关申请”。

看到“低保”两个字,我彻底无语了。

早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就对低保的保障对象有了明确的规定: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家庭都困难到要申请低保了,也许这才是姜萍在选择到中专就读前先询问能否减免学杂费、暑假打3份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以及想提前进入社会的原因所在。

但后来涟水中专党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姜萍之所以放弃高中读中专,是因为她对服装专业感兴趣,认为这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发挥更有利。

各种各样的说法,各色人等的声音,有的互相印证,有的互相矛盾,到今天仍没有定论。

就像一个满是青蛙的池塘,大家都在呱呱叫,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样。

现在的新闻,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如果姜萍家庭条件还过得去,为什么要办低保?如果她的家庭实在很困难,那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才办低保?

办低保,难道还要看是否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