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正式编制是三师六旅十二团,三个师的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和刘伯承,而徐向前则被任命为129师的副师长。

按理说115师是以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而来,原红一方面军的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升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原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出任115师师长也算合理;120师由红二方面军主力改编而来,总指挥贺龙出任师长也很合理。反而是129师,它是由红四方面军主力改编而来,其师长却是由红军的总参谋长刘伯承担任,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却只任副师长,这又是为何呢?本文就跟大家浅聊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个人认为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没能成为129师的师长跟西路军西征失利有关。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了执行中央的计划,组成西路军,以陈昌浩、徐向前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以徐向前为西路军总指挥,辖红5、红9和红30三个主力军以及骑兵师、特务团、教导团、妇女团等部队,全军两万余人,其中红5军属于红一方面军,红9军和红30军属于红四方面军。

在徐向前等人的带领下,西路军一路向西,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最后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议决定,徐向前与陈昌浩离队,去延安向中央汇报西路军西征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军

会议之后,徐向前与陈昌浩便离开大部队,朝着延安的方向进发,可惜陈昌浩选择先回湖北武汉老家,而徐向前则选择了直奔延安,这次选择也改变了两人的命运(此乃后话了)。

中央在得知了西路军失利的情况后,为了增援西路军,便在1937年2月27日组建了援西军,以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李达为参谋长,以红四军、红三十一军、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组成援西军部队。

援西军的四个军中,红4军和红31军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红28军属陕北红军,红32军属红一方面军。

援西军组建后随即进抵镇原、平凉、固原地区后,得知西路军已失败。随后,援西军的任务改为就地驻防,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而徐向前则是在奔赴延安的途中遇到刘伯承司令员,也算是找到组织了。在刘伯承的安排下,徐向前顺利的回到延安。回到延安后,毛主席并没有责怪徐向前,反而是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恰逢此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尽早的奔赴抗日战场,经过与国民党的多次协商,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129师则是由红4军、红31军,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一团至第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的骑兵团等合编组成,以刘伯承为师长。

徐向前之所以没能成为129师的师长,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西征时徐向前带走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他手上已经没有自己直接掌握的部队,而剩下的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已经组成援西军由刘伯承统领,而且直到抗战爆发一直都是刘伯承领导者。第二个原因就是徐向前的身体不太好,他一路辗转回到延安,身体多有损伤,回到延安后毛主席就让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所以徐帅没能成为129师的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其实在国共双方协商红军改编事宜时,我党就曾提出过要改编为四个军,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但是蒋介石死活不同意,后来我党又降低要求改编为四个师,四个师的师长仍然由上述四人担任,从这里可以看出徐向前仍是被当做军事主官的。

可惜老蒋还是不答应,最终迫于形势的需要,我党就答应将红军改编为三个师,林彪和贺龙出任师长没有疑问,剩下的一个师长则要从刘伯承和徐向前两人中选择了,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最终选择了刘伯承,而徐向前则屈居副师长的职位。

虽然徐向前暂居129师副师长的位子上,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中央不再重用他。在129师的政委张浩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129师会延安治病时,刘伯承曾考虑让徐向前出任129师政委自己继续担任师长或者自己改任政委由徐向前担任129师的师长,可惜这两个方案都没能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最终的结果是中央派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到129师担任政委,而徐向前则在不久奉命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又奉命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领山东境内我党所有的部队。

自1940年之后,徐向前由于身体原因并没有机会一直在前线领兵作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功绩,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六万地方部队起家几乎解放了整个山西,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身体有病处于休养状态,但是中央仍然任命他为总参谋长,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这也算是中央对他的肯定。

后辈晚生的一些浅显理解,不足之处还请广大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