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这片连绵起伏广阔荒原上,曾留下无数游牧民族生活的痕迹。现如今,蒙古包仍是蒙古人不可或缺的居住方式。一个完整的蒙古包,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在寒冷气候中保温。对外来人而言,居住在蒙古包可能让人新奇,对待这种生活方式除了好奇,还需要有应对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包的布局别有洞天

蒙古包的外形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生活用途。一座标准的蒙古包由门帘、篷布和蒙柱三部分组成。篷布用羊毛呢织成,厚重保温;蒙柱固定整座包的形状,使之不易倒塌;门帘由厚重的呢毡制成,可阻隔外界寒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大门的卧位,专门为主人家夫妻准备。左手边是火塘,燃烧牛羊粪可以取暖,一般只在深夜或严寒时燃炉子。包内中央位置摆放冈布台,用于摆放生活用具和招待客人。通往左右两侧是为家人和牲畜准备的活动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包内的家具虽少,但应有尽有。两侧背靠墙的是供睡觉用的木制长条座椅,也可看作是简便的床。椅面用毡毯覆盖,作为床垫。厚重的羊毡和被子防止在寒夜受冻。炉火在中间,温暖整个蒙古包。

一家人挤睡一个蒙古包很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蒙古人眼里,家人一同睡在蒙古包内很正常。包内空间虽狭小,但足以容纳一家老小。主人家的卧位最大,通常父母两人和婴孩睡那里。家里其他孩子则和祖辈一起睡在靠墙的长椅上。如果家中有地位较高的长辈,也会优先分到角落里舒适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夏之际,由于夜晚气温回升,一家人可在外场地上支帐,到那时就可解决拥挤的问题。但冬天的蒙古很寒冷,不得不拥挤一室。放牧归来后,大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火塘边烤火、聊天倒也温馨。如果家里来了远房亲戚做客,包里就更拥挤了,但不会视为麻烦。

新婚夫妻如何打理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既往,新婚夫妻的生活最为不同。往日无话不谈的小两口,突然形成一对陌生人,整日与家人人挤在一个小包里,着实让人羞于亲热。不过这也正是蒙古包文化的一部分,新婚夫妇得学习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包内拥挤,其他方面的生活都会持续蒙古风情。例如新娘要学习使用奶制品,熟练制作干酪、奶皮和酸奶,这是蒙古人的主食;新郎要学会装配蒙古包、打理马匹等户外劳作。春季时,两人要携手迁徙,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支起新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生活艰辛,但对于新婚的小两口,蒙古包内别有一番乐趣在。他们会将屏风拉起,在这小小的私密空间内玩闹调情;他们也可偷偷躲进羊圈里探讨生儿育女之事;还可在春日里一道策马远游,享受片刻二人世界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外人,蒙古包的生活可能引发诸多不适,但这正是蒙古文化的精髓所在。驯马、放牧、制作奶食、迁徙,这才是蒙古人的标准生活。蒙古包的收拢,意味着蒙古人对游牧文化的坚守。所以,如果有机会前往蒙古,不妨投身当地人的生活,领略一番别样风情。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