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七十年代开始,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个伟人就时常缠绵病榻。周总理几乎常驻在医院里,病痛折磨的他生活都无法自理。而毛主席这边更是严重,很多时候身体虚弱到连话都说不来,只能将自己的意思通过书面表达。

对于身体的衰亡,他们并不在意,最担心的还是身死后国家的存亡发展。1975年,毛主席给周总理写了一首诗,一句“江山靠谁守”充分表达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担忧。到底这江山要让谁来守?周总理与毛主席在死前有何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出生于书香世家,曾多次出国留学,最早坚持工人革命。而毛主席这边则是农民世家,坚持农民救国,两人看上去着实有些南辕北辙。但同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共产主义革命理念,还是让这两个出身思想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1926年“中山舰”事件,周总理与毛主席第一次“联合搭档”,在广州商议发起革命反击。虽然那次事件最终以失败告终,共产党也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但两人在事件中展现出来的同样强硬的抗争态度,绝不让步的政治觉悟,都注定了最后的“殊途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带头策划南昌起义后不久,毛主席就在农村策划了秋收起义,两人并未商量,却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而这两次起义也成为了共产党组建红军队伍的基础。

在遵义会议中,毛主席与周总理坚持同一个正确的革命理念,最终确立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两位伟人也开始了几十年的战友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革命的过程中,毛主席负责战场大局面的掌控,周总理则负责政治沟通上的一切事务,两人一军一政配合的非常默契,支撑起了整个庞大的党内发展进程,也在几大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以及所有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我们赶走了侵略的日本部队,驱逐了野心勃勃的蒋介石,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和平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全国人民举国沸腾,而周总理这位最默契的搭档就站在他的身边。

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内忧外患的时期,但多年的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仍需修复,新中国想要恢复基本的经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还有很长时间的一段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建国的那段时间,是两位伟人最忙的时候,毛主席忙着制定国家政策,策划军队改革进步,周总理则一边管理民生发展,一边全世界各地跑外交,为中国拉来盟友。

几乎昼夜连转的忙碌也为新中国带来新的勃勃生机,各行各业积极生成,国际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综合国力更是迅速达到了初建国时的几倍以上,新中国整体的发展终于走上了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已经初步稳定,两位伟人却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他们,身上不仅背负着国家发展的责任,更是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这种压力让他们只能“奋力前行”。

然而,忙碌与奋进带来了国家的进步,也同样让两位伟人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就曾患上过严重的疟疾,当时医疗水平落后对于这种疾病没有什么较好的治疗方式,再加上共产党身份敏感,毛主席地位特殊,很难去大医院救治,只能靠着土方子硬挺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亏毛主席出身农家,时常种地干活,还很喜欢游泳,身体还算健壮,这才靠着自身的免疫系统捡回了一条命。可即使如此,疟疾对毛主席身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导致他身体免疫力急速下降,增加了晚年患病的概率。

建国之后,随着工作量与年龄的增加,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日下,不仅出现了白内障,导致视力模糊,更是出现了精神性疾病,导致身体无法自控,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他常年吸烟,肺部病变极为严重,已经难以用药物去治疗了。晚年时期,毛主席几乎天天都睡不好觉,只要一躺下就咳嗽的厉害,只能在白天小憩一下,更是加速了身体的衰败。

而周总理这边的身体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年轻时为了革命四处奔波,又多次经历枪林弹雨,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面,周总理几乎时不时的就会患上一些病症,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得了疟疾,差点命丧当场,幸亏救治及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忙着外交应酬,饮酒成为了周总理的家常便饭,而他病弱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长期的酒精刺激,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心脏病、高血压这些老年疾病纷纷找上了门。

1972年,周总理被查出了膀胱癌,发现的时候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应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进入医院修养治疗。但周总理完全放不下工作,即使被人“压着”进了医院,也是每天看文件到深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语言系统接近混乱的毛主席给周总理写了一首诗,一句“江山谁来守”的感叹,让人百感交集。其实对于身体的衰败,没有人比毛主席和周总理更加心焦,只不过他们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国的未来,他们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能挑起中国的大梁。

就这个严肃的问题,两人强拖着病重的身体,讨论了许久,最终在临终之前确定了邓小平、华国锋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底。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新的领导班底确实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明天。

1976年,两个伟人相继辞世,属于革命的黄金一代彻底落下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有许多,建设新中国时辛苦付出的领导人也人数众多,但真的称得上“国家领袖”的,可能只有毛主席与周总理了吧。

他们对于人民与国家的意义,不仅是职务与政绩,更是在精神灵魂上的引领,他们是照亮中国前行的灯塔,是支撑国家发展的支柱,更是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的丰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