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政府首脑对澳大利亚的访问已经进入尾声,过去的两天,中方一直与澳大利亚各级高官交流,考察了中澳合作的几个重要项目。紧接着就是这轮访问行程的重头戏,那就是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澳方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九轮年度会晤。

会后,双方顺利发表联合声明,达成了7项共识,还签署了多个双边合作文件。

【中澳政府首脑年度会晤顺利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澳政府首脑年度会晤顺利落幕】

这种结果并未出乎预料,中方抵达前夕,澳大利亚一直就在舆论层面营造积极氛围,重点强调合作,没有刻意突出分歧。

这就是一种务实态度,而且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阿尔巴尼斯政府愿意展现这种务实,而不是被政治正确和偏见牵着鼻子走,对中澳关系而言已经难能可贵,所以中方也乐意投桃报李。

但我们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意味着中澳关系往后会一帆风顺,一次政府首脑会晤,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也没法一劳永逸的解决。最关键的还是看澳大利亚会不会持续与中方相向而行。

所以还是那句话,澳大利亚毕竟还是西方国家的一员。在经济上,阿尔巴尼斯政府会很积极地寻找与中国的共同语言,因为这与澳大利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政治上,中澳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价值观偏见,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中方承诺继续与澳大利亚延续大熊猫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承诺继续与澳大利亚延续大熊猫合作】

而且阿尔巴尼斯也不希望因为对中国表现得过于友好,在日后选举时失去强硬派选民的支持。

关键是要设法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政治上的分歧,尽可能地通过经济上的共识去管控。

在中澳政府首脑会晤开始前,澳大利亚网站还特意撰文提醒说,个别智库和媒体这段时间不断混淆视听,将中国塑造为澳大利亚的“敌人”,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从来都不是澳大利亚经济上的威胁,而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说,要是澳政府对中国的敌意过于强烈,只会引发中澳经济关系的倒退,自断生命线,导致国内状况频出,最后失去选民支持。前总理莫里森就是前车之鉴。

说到经济关系,中澳这次政府首脑会晤,一个重量级成果,就是双方同意在今年重启战略经济对话,这个意义不言而喻。去年阿尔巴尼斯带外长黄英贤访华,大致确定了意向,随后经过了大半年的密切接触,终于下定了决心。

【中澳关系要汲取莫里森政府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澳关系要汲取莫里森政府的教训】

而且随着经贸关系正常化,重启战略经济对话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特别是中国解除对澳大利亚产品的反制措施后,中澳经贸回暖趋势很明显。澳大利亚经贸部长给出了非常乐观的估计,说要是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一些产品对华出口可能会很快恢复到之前的高峰水平。

不过这些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中澳关系大体保持稳定,避免节外生枝。两国既然达成了共识,发表了联合声明,接下来就要以务实态度持续推动双边合作,同时冷静而专业地管控分歧。不能像莫里森时期,一出现波折,就有些强硬派动不动就喊“战鼓已经敲响”。

在联合声明中,中澳在开篇就强调,中澳关系保持成熟、稳定、建设性的重要性,在管控分歧的同时,也支持两国高层定期接触。然后是同意在多边平台下开展合作,推动人文交流,签署合作备忘录等等。

联合声明的最后,是中澳同意为下一轮年度会晤做准备,阿尔巴尼斯已经收到了中方的访华邀请。

【美英澳的安全合作,对中澳关系依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英澳的安全合作,对中澳关系依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另外,事关中澳关系的政治基础,阿尔巴尼斯会晤期间也不忘表示,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还主动追加了一句“不支持‘台独’”。

但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在台湾问题上,澳大利亚最后如何表现,大概率还是会看美国的脸色,澳大利亚的安全利益来源于美国的军事支持,经济利益取决于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但具体情况又与东南亚国家不同。

所以随着中美竞争态势竞争加剧,澳大利亚会越来越左右为难。更何况澳大利亚自己也对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心存芥蒂。

这些都是中澳关系中潜在的不稳定性因素,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去对冲。

【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地缘政治对手】

会晤结束以后,中方次日在阿尔巴尼斯陪同下造访西澳大利亚州,两人共同出席中澳工商界的圆桌会。这里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区,也是中澳经贸关系的一个重点领域。

这4天的行程看下来,中方对中澳关系讲了很多,提炼之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双边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澳发展对彼此是机遇,而不是什么地缘政治上的挑战,挑动阵营对抗,无论是对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没有任何好处。之前的教训,澳大利亚务必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