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养老金上调的消息。

就在6月17日,人社部发布通知,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上调3%,这让上亿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了“20连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年,养老金上调幅度从10%一路下降到去年的3.8%,今年更是跌至3%。有人不理解了,2022年GDP增速才3%,去年都上调了3.8%。2023年GDP增速高达5.2%,为什么涨幅只有3%?

养老金调整的基本规则是涨幅不高于GDP增速,不低于CPI增速,说白了,给大家涨养老金,就是为了抗通胀。去年CPI才上涨0.2%,养老金能上涨3%,就知足吧。

当然,未来几年养老金涨幅可能会更低。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但缴纳的人却在减少,都要入不敷出了,还不省着点花。另一方面是连续涨了20年,职工养老金人均水平的基数已经很高了,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涨幅下降也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

根据调整方案,今年仍然是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调整,和之前没有变化。挂钩调整继续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所以,体制内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肯定会继续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以平均3%的涨幅来算,事退人员平均养老金大概6000元,算下来平均上涨180元。而企退人员平均养老金大概3000元,算下来平均上涨90元。

不过,每个省的挂钩调整方案有一定差别,但事退人员肯定比企退人员涨的多。原因很简单,事退人员缴纳的多,时间也长。体制内都是按最高标准缴纳,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

体制内工作稳定,就算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男性到60岁退休,一交就是38年。而在体制外,有些企业都不缴纳养老保险,或者自己工作不稳定,出现断交。这就是很多人问交满15年,就可以坐等退休的原因,因为他们很担心交不满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养老金调整方案一直没有出炉,有人猜测可能会有改革,实现“提低控高”,这也是很多人的呼声。但现在看来只是一个臆想,掌握分蛋糕权利的人,都是拿到最多的人,想让他们多分一点出来,谁乐意啊。

当然,蛋糕就这么大,不满意的不只是企业退休人员,农民的养老金才叫低。前几天,有一个叫朱长征的经济学者建议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他说农民月均养老金不足200元,有6个省份不足120元,和体制内差距30倍,有些甚至上百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职工养老金连涨20年,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没有涨几年,而且有些省份一年就涨个几块钱。201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是55元,到2023年上涨到103元,10年涨了不到50元,还不如职工养老金一年的涨幅。

职工养老金基数高,上调次数多,农民养老金基数低,上调次数又少,这差距自然就越来越大。

养老金就是贫富差距的放大器,城里老头老太太养老金富余,还可以资助子女,农村老人养老金不够塞牙缝,还得靠子女来养老。这种差距短期内想改变,恐怕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