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周恩来力排众议,向毛主席建议:“我觉得应该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毛主席听到这个名字后沉默了,长叹一口气说:“我同意。”

1975年12月20日,在周恩来病危之际,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是吴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能跟着蒋介石去台湾的都是他的心腹爱将。那么这位名叫“吴石”的究竟是谁?毛主席、周恩来为何要追认他为烈士?

对蒋介石心灰意冷

吴石1894年出生在福建闽侯县,少年时期在福州开智学堂读书,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并从老师那里知道孙中山先生反清起义的壮举。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7岁的吴石毅然决然地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1913年,他被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5年来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和白崇禧、张治中等人是同期同学。吴石学习刻苦,更是能做到过目不忘,因此他在同届800名学生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

当时学生从军校毕业后,学校是管分配的,而且还是按照学生们的户籍来分配。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福建省没有地方军队,且受到皖系军阀李厚基的残忍统治,吴石不愿意为军阀效力,便一直在家,这样令他十分苦恼。

就在吴石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他知道后连忙投身到福建以方声涛、张贞为领导的地方民军。不过由于暗杀活动失败,牺牲了十几个人,吴石被迫离开福建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吴石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去日本留学,成为一个深入了解日军的真正的军事家,以报效国家和民族。吴石的决心得到方声涛的支持,随后他便在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去日本留学。吴石来到日本后,先后考入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他还将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购买日本各种军事著作和相关资料。

1934年,吴石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35年,吴石回国,随后在南京任职参谋本部,还兼任陆军大学的教官;1936年,吴石晋升为陆军少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逐渐形成。在何遂的介绍下,吴石和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中央代表团的成员接触越来越多,他对我党也有一定的了解。

不久后,吴石亲自来到武汉听取周恩来的演讲,还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在此期间,吴石认真阅读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他认为这是一篇了不起的著作,既运用古代孙子兵法,又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吴石对日军残忍杀害百姓、侵略国土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他对共产党所提出的“枪口对外、团结抗日”的主张是明确赞同的。而抗战后期则是吴石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蒋介石偏爱嫡系部队,重用从家乡或者黄埔军校走出的将领,尽管这些将领没有什么才能。也正是蒋介石的这个做法,令吴石感到极其不公平。

他先后在直系、桂系、蒋系军中任职,且接受过系统的高等军事教育,但却始终没有办法掌握军中的实权,这是吴石难以解开的心结。

除此之外,当吴石看到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和节节败退;当看到成千上万的军人浴血奋战,却因官员的错误指挥而失去生命;当看到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奔走在荒山野岭之中,他心中十分难受和愧疚,随即决定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务。

此时的吴石才明白,他一手制定的桂柳战役计划一败再败,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也绝对不是军队装备、训练差和指挥适当的责任,其根本问题在于政府的腐败、蒋介石专制独裁以及脱离人民群众。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吴石被任命为国防部史料局局长。这一职务在国民党内部虽然是冷门职务,没有什么实权,但对吴石来说却是很适合的,毕竟他酷爱研究军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国防部的其他厅局有钱有势有权,史料局和其他厅局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这也令吴石感到十分无奈和心酸。当吴石亲眼目睹国民党腐化变质、党内勾心斗角的现象后,他深感失望,同时更加确定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人的身上。他私下还曾说过:“绝不会为国民党政权再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吴石访问日本东京,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同时也是日本作家鹿地亘。吴石向鹿地亘袒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两人喝了许多酒,也谈了不少话。

鹿地亘问吴石:“你觉得国民党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吴石冷笑一声,说:“毫无希望!”鹿地亘继续问:“那你认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吴石说:“他们不团结人民,认为人民的作用不大,这是国民党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交谈中,吴石说:“如果国内不再有战争的话,我就辞去身上所有的职务,只去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

吴石身上所具有的“爱国、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倾向逐渐引起我党高层和地下党组织的重视,并将其列为积极争取的对象。而在当时,对吴石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挚友何遂。

何遂与吴石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都赞同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何遂明确拥护我党的主张,并和我党的一些领导人建立了联系。

内战爆发后,他对蒋介石主动发起的内战感到失望,随后认识到想要拯救中国,就必须将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而吴石在何遂的直接影响下,也希望能和共产党建立直接接触。何遂得知吴石的想法后,连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中央上海局的负责人张执一,由他转告给党组织的领导人。党组织十分重视吴石这个社会关系,回复道:“不知吴石先生是否愿意公开见面?”吴石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4月,在何遂的引荐下,吴石和中共中央上海局的负责人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会面。这次会面也令吴石的政治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这以后,吴石开始走接受我党领导的潜伏之路……

毛主席:密使一号真能干啊!

1948年秋,解放军取得淮海扎伊的决定性胜利后,挥师逼近南京,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吩咐手下分成水陆两路向台湾、广州撤退。

此时,时任国防部参谋部的陈诚想要将史政局所保存的一批军事机要档案直接运到台湾,而吴石身为史政局的局长,他则建议说:

“我们应该将这些资料都运去福建,福建交通便利。我们胜利的话进北平很容易,就算失败的话,退守台湾也最便捷。如果将这些资料都运回台湾,那到时候再运回来是非常麻烦的。”

陈诚听了吴石的话觉得很有道理,随即采纳了他的建议。紧接着,陈诚成立了由王强等人组成的遣送小组,并让他们在1948年12下旬从南京运送500多箱机要档案,于1949年元旦前抵达福州,保存在山戚公祠大殿内。

1949年元旦前后到4月,吴石经常来往广州、福建,在向我军提供情报的同时,还不止一次地去香港和李济深策划起义。

5月,他正式担任绥靖公署副主任,就在这个时候,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又发来电报,让他们快点将档案运去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石知道这些档案不能送到国民党的手中,便回复:“现在形势紧张,调船有些困难,只能先送去一小部分档案。等有船后,我定会第一时间将剩下的档案都送去台湾。”

紧接着,吴石将那些并不重要的参考资料、军事图书等当做是绝密档案,让警卫运送到台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争取留下由王强保管的298箱绝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