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新闻:瑞士“和平峰会”落下帷幕,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此次瑞士“和平峰会”还是非常受关注的,9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其中有57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出席,这不仅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联合国以外召开的最大规模的峰会,也是几十年来没有过、就某一重大国际议题召开的国际峰会。在此之前,沙特曾主办过围绕俄乌冲突的国际会议,但是规模没有瑞士这次这么大。因此,从外交活动来说,瑞士“和平峰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情,显示了瑞士在国际外交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和平峰会”的召开,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会议,不可能达成实质性的成果。众口难调,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会议,很难在两天不到的会议讨论中,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达成实质性的共识。这与二战期间的几次影响重大的峰会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更认为,这次峰会主要是外交层面的,具有比较强的仪式性,乌克兰借着此次峰会可以占据全球舆论中心,获得道义和外交的支持。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对乌克兰来说,让这一议题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是非常重要的。

从峰会的议题和后来发表的联合声明来看,可以说,这次峰会并没有在俄乌冲突的议题本身着墨,而是主要涉及核安全、粮食安全、战俘交换等,因为俄乌冲突外溢出来,对全球核安全、粮食供应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包括对《联合国宪章》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表述,都在过去两年多反复提及,在之前出现的提议、方案和声明中也都有体现。

与此同时,俄罗斯虽然没有出席峰会,但是俄罗斯是不在场的参与者。一方面,俄乌冲突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峰会之前,普京总统提出了俄罗斯的和平方案,虽然被乌克兰拒绝,但是也是瑞士“和平峰会”潜在的话题,土耳其、沙特、肯尼亚等国代表也提及要俄罗斯参会才能取得实际成果。普京通过提前发表和平方案,也“蹭到了”瑞士“和平峰会”的热度,可以说是以进为退的外交努力。

需要看到的是,此次瑞士“和平峰会”的与会代表中,有不少来自“全球南方”的国家,但是发表声明的时候,印度、巴西、南非等大国并没有签名。其中折射出的是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层结构,即俄乌冲突终归是欧洲体系内部的纷争。从历史来看,近代二三百年,中东欧这一巨型巴尔干半岛的战争不断。世界上一半左右的国家并没有参加峰会,这也显示出俄乌冲突的地缘属性。另外,一些中小国家与会也反映出,俄乌冲突的外溢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冲击。因此,这次“和平峰会”最大的成果可以说,凝聚了和平的共识,表达了和平的意愿。俄乌双方都表示出对和谈持开放态度,下一次“和平峰会”可能俄乌双方都会出席,如果是那样的话,峰会将更具有战略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新闻:俄乌双方提出了和谈的条件,但是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您认为距离和平还有多远?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瑞士“和平峰会”距离俄乌冲突的终结还有距离,但这次峰会期间,俄乌都表达了各自和谈的条件。乌克兰此前提出的诉求并没有在峰会期间得到充分体现,泽连斯基总统提到,只要俄罗斯撤军,就可以展开谈判,应该说,这比之前的要求降低了一些。而普京总统提出的要求也是让乌克兰撤军,从乌克兰东部四州撤军,并且不加入北约,此前不断强调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也在考虑之中。从双方的表态中能够看到,领土成了和谈与否的关键,这也进一步呈现出俄乌冲突的逻辑和本质。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如果在战场上没有比较明显的结果,和谈可能就难以有效展开。俄乌双方在战场上互有攻守,前段时间,因援助迟缓、乌军处于下风,俄军试图在哈尔科夫打开缺口,但随着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弹药进入战场,尤其是陆军战术导弹使得乌克兰频频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而一直受到关注的F-16战斗机即将进入战场,也可能对战场态势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已经与包括七国集团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安全协定,而北约也对乌克兰做出了持续10年的援助计划。俄罗斯面对的是七国集团以及欧美共同支撑的“战争机器”,在这些武器装备还没有被充分使用之前,各方并不急于进行谈判。

至于普京总统提出的让乌克兰从乌东四州撤军才能进行谈判的条件,可能对俄罗斯的战略和外交的态势并不有利。当然,普京总统也可能是说给国内民众听的,俄罗斯已经转入战时经济,但是长期的消耗战必然会让俄罗斯元气大伤。在过去的两年多,俄罗斯投入了大量成本,取胜是俄罗斯的目标,但正如战略学家李德尔·哈特所说,如果在战争之后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善,那就说不上是胜利。俄乌以及相关各方追求胜利要优先于和平,这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态势。

作者丨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