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枝江对维维食品查税,倒查30年这件事,引发了很多民企的担忧。

民营企业的老板们担心,这种情况会成为一种普遍情况,税务机关会倒查过去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税。

实际上,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可以看到,有很多地区正在倒查企业税款。

而且,时间普遍比较久。

比如:

佛山的新世界酒店,被倒查25年!

青海的藏格矿业,被倒查20年!

惠州的泰基集团,被倒查20年!

杭州的伊裳服装,被倒查10年!

很多地区都表示要进行严格查税,甚至成立了“警税合成作战中心”新部门,确保税收收入颗粒归仓、应收尽收。

这种情况,是一种正在出现的趋势。

如此下去,越来越多的民企倒查、倒缴过去几十年的税款,只会有三个结果:

1.大量民营企业的躺平。

要知道,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税收管理是相对宽松的,受限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水平的限制,也有基于对推动企业发展的考虑,很多时候对一些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现在一些民企老板对倒查30年这件事才会感到担忧,知道自己过去确实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如果这种现象成为普遍情况,那么,他们基于补税的担心,再看一看目前的经营情况,可能会直接撂挑子,躺平。

2.可能会出现“涸泽而渔”的情况。

对民企倒查、倒缴30年税,地方财税收入在短期内会快速上涨,达到了创收的目标,然后因为大量民企的躺平,将会出现持续的下降,而且会很漫长,持续很久。

3.失业人员数量激增。

数据显示,民企解决80%就业。

因此,当民企大面积“躺平”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要失去饭碗,成为灵活就业人员。

甚至,就是找不到工作,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对民企倒查、倒缴30年税款后,十分有可能会出现的三个结果。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

这其实是一个挺无奈的情况!

我个人是十分支持严查和严管的,规范缴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要用发展的观念去看待历史问题,当初的情况和现在也有所不同,所以,倒查30年确实有点过了,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算不上有多好,需要的是更多的帮扶和支持,对其严格查税,还倒查这么久,很多民企其实是扛不住的,容易成为那一根稻草。

另一面,同样也可以理解,地方财政目前的状况,迫切需要找到资金,毕竟随着卖地收入的减少,体制内现在连薪酬开支都在勉强维持,不过,不应该把目光放在民企、普通人身上,而是应该盯着富人。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