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巅峰时刻

提到解放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开国将领,不得不说这是一群人才辈出的传奇部队。徐向前元帅高瞻远瞩,在培养后继有人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们后来不仅成为新中国的军事骨干,更是决定了这场伟大革命的走向。

在红四方面军这个沃土中,孕育出了很多响当当的名号。像傅钟、王新亭这些从政治系统中崭露头角的,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等能文能武的师长、政委,更不用说后来横扫千军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当年在红四方面军时只是一位小小的排长。

红军时期的王宏坤(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说其中哪一个人的前程最令人遗憾的话,恐怕非王宏坤莫属了。这位开国上将的起点确实很高,可惜后来的发展未能尽如人意,甚至一度险些被许世友反超,真是高开低走、大好前程多舛。

二、当红时期

作为红四方面军建制初期的四大军长之一,王宏坤所肩负的责任可不小。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终于扎下根来,随即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编,从原先的四个师发展到四个正规军,分别由王树声、何畏、余天云和王宏坤担任军长。

可以说,这四个人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级人物,资历雄厚,前程无量。只不过后来的命运天差地别,王树声成为开国大将,名垂青史,何畏叛变投敌,遭到严惩,余天云更是英年被淹,壮烈牺牲在漫漫长征路上。

左王树声,右王宏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同袍好友纷纷身败名裂或惨遭不测,唯有王宏坤当初的地位依然非同小可。当年,除了政治部门的傅钟之外,方面军首长级别人物中,很难找到一个能与王宏坤这位军长并驾齐驱的。

事实上,即便到了抗战初期,王宏坤在八路军129师的地位也未见削弱。当时129师方才组建,一开始就设有两个旅的编制,一个旅长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另一位便是王宏坤。看来他在军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三、转折之变

然而,就在抗战爆发前不久,王宏坤的事业生涯好像突然就岔了路。根据他自己的回忆录《我的红军生涯》记载,1935年7月,他突然接到一道命令,被从军长的位置上调任为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

这个命令很反常,因为一般来说,高级将领的职务变动都应由政治部门负责通知。可这次调令却由方面军时任副总指挥王树声直接宣布,不免让人对其中的原因多所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调任副参谋长相当于变相的处分。当时参谋长的地位远逊于作战部队的军事主官,更别提参谋长的副手了,这无疑是对王宏坤一个很大的贬抑。难怪他对此深感不满。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1990年军事科学院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的记载,红四方面军司令部曾经的参谋长和副参谋长名单中,竟然查无王宏坤的名字。这似乎在无形中印证了一种观点:方面军首长对王宏坤失去了足够的信任。

四、失意与重生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内部决策的缘由,但可以大致推测,王宏坤在连年作战中的指挥表现可能确实没有达到领导层的预期。面对如此情况,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和陈昌浩极有可能认为,应该让指挥作战能力更强的人物接替王宏坤,比如当时的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

这场本已水到渠成的军长调换风波,最终因王宏坤执拗的态度而胎死腹中。但从此之后,他的事业生涯明显就步入了下坡路。王宏坤先是暂时复任第四军军长,但部队遭重创后又改任政委,事实上已然远离了实际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宏坤获得了重新带兵的机会。他先是出任六纵队司令,后又升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尽管这些职务与他的资历相比颇有些寒酷,但终归算是找到了一条回到第一线的路。

关键的转机还是来自刘伯承的青睐。由于熟悉大别山一带的地理环境,王宏坤被委以重任,组建并率领著名的十纵队深入敌后作战。经过几番奋战,十纵最终在王的指挥下扎根桐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坎坷征程

从这一役看,王宏坤的军事指挥素质是无可非议的,但很遗憾,即便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时期,他的事业发展仍然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相比起许世友、陈再道、洪学智、王新亭等人分别出任军区司令员或者志愿军副司令员这样的重要职务,王宏坤则只是一名海军副司令员,与昔日同僚们之间的级别差距明显扩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行政级别方面,许世友等人都已经与王宏坤不相上下。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的一点点插曲,王宏坤完全有可能会走得更远。他向来被视为红四方面军最有发展潜力的。

六、未能实现梦想的遗憾

正是由于起步较高,王宏坤后来在事业发展上的种种波折才显得更加令人惋惜。纵观他的军旅生涯,如果没有那次不太光彩的军长调换风波,他完全有潜力和资格在建国初期担任更加重要的军事领导职务。

就拿当年红四方面军内其他几位师长、政委来比较,王宏坤作为军长级别的将领,领先他们一大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把这个先发优势一直保持下去。

更何况,从时间上看,1935年他被临时调任副参谋长的那个窘境,比抗战爆发还要早几年。如果顺利的话,王宏坤本来大有可能在全面抗战时期就能获得重用,带兵打仗赚足战功,为自己日后晋升到更高层级打下良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命运总是无情的,王宏坤因为那一次被贬低职务,加之后来战火持续,连年征战,导致他在抗战初期都仅仅是个纵队司令,相比之下确实有些资历不符。即便后来升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但主力部队已经南下,他也就无缘参与关键战役。

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刘伯承身上了。刘帅重用王宏坤是出于很现实的考虑,因为他对大别山一带的地理环境最为熟悉。但即便如此,十纵后来发展成为桐柏军区,王宏坤的职务仍然只是一个军区司令,想要和许世友等人平起平坐还是很难。

七、历史的回响

总的来说,王宏坤上将的人生轨迹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他是从一个多么高的起点开始的,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级人物,资格老到可以和徐向前、陈昌浩这些方面军首领们平起平坐。

可惜命运多舛,就因为一点点的缘故,他的事业生涯一去不复返,最终只能停留在开国上将的行列,难以在更高层级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即便只是一名上将,王宏坤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但对于一个起点如此之高的人来说,结果毕竟还是有些遗憾和无望的情绪在里面。这种遗憾感或许会伴随他直到人生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宏坤的际遇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即便一个人的起点很高,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如果不能好好把握机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最终依然会被历史的车轮抛在身后。

这不禁让人感慨,对于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都应该时刻保持奋斗的勇气和斗志,永不松懈,方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否则,就可能会像王宏坤上将这样,虽然已经是位开国元勋,但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那份遗憾和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