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邮报》德国籍社长夏礼贤(Harald Brüning)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炒作“产能过剩”不过是故技重施,欧盟不应亦步亦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美国故技重施

文章指出,美国近期炒作“产能过剩”意在针对中国,这并非明智之举。早在40年前,美国就曾为了打击日本搬出这套说辞。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认为日本对其经济地位构成威胁,屡屡抨击日本。1987年,几名美国国会议员抡起锤子砸坏一台东芝收音机,理由是这家日本企业与一家挪威公司联手向苏联出售一项有助于研发先进潜艇的技术。

当时,许多美国人、尤其是政界人士担心,日本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正如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穆勒在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普遍对日本经济增长和商业活动有着强烈的担忧。

欧盟不应亦步亦趋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中国等东亚国家在世界急需的高品质工业品领域实现了低成本生产,包括太阳能光伏板、电动汽车、高端电池、风力涡旋机、5G技术等。美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落后于中国,于是说三道四,抹黑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功。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指出,美国还希望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部分关闭。

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回应了美国财长耶伦的“产能过剩论”。鉴于冯德莱恩耶伦都学过经济学,她们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令人困惑。她们都接受过经济学的专业训练,应该比其他人更清楚真相,却出于政治目的炒作这类论调,令人失望。

加征关税大错特错

文章强调,在“产能过剩论”提出之前,“脱钩”和“去风险”已经甚嚣尘上,不过这两种论调都未能赢得支持。“产能过剩”似乎是美国为自身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失败而准备的托辞,并据此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电动汽车这类产品有助于全世界应对气候危机,如今却要被加征关税,这种做法令人困惑。事实上,对欧盟经济至关重要的德国汽车行业的高管们已经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此外,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反对对华加征关税。

众所周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中美关系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今,两国正致力于应对气候危机、地区冲突、减贫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背景下,美国炮制“产能过剩论”并对中国电动汽车等环保产品大幅加征关税,可谓大错特错,更是同“旧金山愿景”背道而驰。

(编辑:严玉洁 王辉)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