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当下,提及李卓然这个名字,多数人的脸上会掠过一抹茫然之色。然而,他的贡献却足以让我们为之瞩目。作为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他不仅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遵义会议的亲历者,见证了党的重大历史转折。此外,他还曾担任红五军团的政委,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按理说,这样一位在红军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将,每当人们提及他时,却时常流露出疑惑之情,究竟他是谁?他身上又曾经历过怎样的传奇故事?或许你也怀揣着这样的好奇,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自从建国之后,他便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仿佛成为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英雄……

【夜谈军务】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成功夺取遵义。当时,我党内部存在着两条军事路线,对此,党的高层领导持有各异的主张。

为了有效应对这类事件,我们党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作出了决策:将黔北地区作为核心,构建苏区根据地,并以此为基础稳固发展。同时,我们还将对过去在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以及长征过程中的军事指挥经验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军事行动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述问题所引发的会议盛事,即为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

在当年的1月13日夜,李卓然和刘少奇接到了署名为“恩来”的电报,其中明确指示他们于15日参加政治局会议,因此需在次日即14日抵达遵义做好参会准备。

尽管电报指示我们必须在14日之前抵达遵义,然而,当时李卓然与刘少奇正身处桐梓县,若想迅速抵达遵义城,则必须翻越那座巍峨耸立的娄山关,这是一道我们必须跨越的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李卓然二人立刻启程,马不停蹄地赶路,但遗憾的是,他们依然未能在15日之前到达目的地。

在15日的清晨,遵义会议如期举行。而直至当晚,李卓然与其同伴才匆匆抵达遵义。得知李卓然抵达的消息后,尽管毛泽东当时正深受重感冒的困扰,他仍旧毅然决定去寻找李卓然,以便了解当时后卫军团的具体情况。

在深入掌握相关情况后,李卓然详尽地向毛泽东汇报了后卫部队的现状,他毫不避讳地提及了部队所经历的失利次数,以及兵力折损的严重情况。同时,他也坦率地表达,目前部队的指战员们对中央领导层持有相当强烈的意见和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听闻此言后,不禁发声道:“卓然啊,你依然如此坦诚。依你所见,你的部队如今已是积怨重重,对中央心生不满是吗?”

李卓然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毛泽东听后,建议李卓然在明天的会议中详细阐述,以便让中央领导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