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税风波”迎来权威发声。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称:“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属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信息显示,6月18日,针对有反映部分地区发生税务部门针对企业纳税问题“倒查30年”及要求企业补税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上述负责人表示,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上述负责人强调,税务部门一贯坚守保经营主体就是保经济税源的理念,坚决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防范和查处违规征税收费行为,积极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加强税收监管也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国家税务总局将持续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着力推进精准监管、精确执法,重点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提醒纳税人,对税务部门依法履职予以监督、理解、配合;同时,对有关涉税争议,国家税务总局欢迎和支持纳税人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妥当解决,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倒查30年”和“补税5个亿”

被业界称为“豆奶大王”的知名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维维股份6月13日发布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

追缴1994年的税款,距今已经过去了30年。维维股份公告发出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一时间“税务倒查30年”的声音四起。

当地有关部门对媒体回应,不存在“倒查30年”,此次对枝江酒业下发《税务事项通知书》,系审计部门发现枝江酒业前期有税款欠缴,税务部门按照程序正常追缴。

无独有偶,6月13日晚间,博汇股份一则停产公告,也引发了市场对补缴税费的关注。公告显示,该公司宣布对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40万吨/年环保芳烃油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装置进行停产。

今年3月,博汇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澥浦税务所《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重芳烃衍生品”按“重芳烃”缴纳消费税

根据博汇股份相关人士测算,如果“重芳烃衍生品”调整为按照“重芳烃”缴纳消费税,需缴纳税负约2152元/吨,税负较高,且税负完全向下游传导存在一定难度。为了避免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因此公司选择了全面停产。

此外,根据企业披露的数据,如果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缴税,需要补缴的税款高达5亿元。

对此,6月14日晚,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发布通报称,根据税收风险筛查情况,该局发现博汇股份存在少缴消费税风险,并多次开展了纳税辅导和约谈。截至目前,企业未予缴纳。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沟通,继续争取企业配合,深入做好政策辅导,依法依规处理。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补税”

除了博汇股份和维维股份,今年以来存在补缴税费情况的公司还有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其中,藏格矿业涉及金额高达4.8亿元。

这些公司的补税原因多样,包括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规定申报、关联交易价格偏低、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

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均对上述公司业绩造成了影响。其中,博汇股份和藏格矿业因补税影响较大,预计分别影响数亿元。维维股份、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公司补税预计对利润的影响在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葛玉御副教授认为,“近期出现的一系列所谓上市公司补税的事件,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一个缩影,并不存在所谓‘倒查30年’,但因为是上市公司,且当前经济尚在复苏的过程中,由此产生了一定误解”。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